角色是故事和演講的核心元素之一。沒有角色或角色間的對話,是構不成故事的。
角色並不單指人,任何動物或者無生命物體。汽車也能稱作“角色”。動物和無生命物體同樣能夠產生對話:我的狗盯著我看,好像在說:“喂,你好久都沒帶我去散步了,再不帶我去,我就要在你的鞋子裏尿尿了。”為了使角色富有生命力,就要描述他們的基本情況,介紹他們的背景並在你的故事中製造他們間的對話。
就像在電影中一樣,你的故事有一名主人公,還要有一些作陪襯的角色。怎樣判斷一個角色是否需要基本描述呢?請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對這名角色的描述對於整個故事是否重要?
故事中有很大部分要用來講述動作和行為。因此,關於角色,無論對角色是詳盡描述還是一語概括,都應該盡量簡短,隻要給出一點提示,聽眾就會運用想象自行在腦海中豐滿該形象。
舉個例子:一個染著粉色頭發,打了鼻釘的女孩跳了起來,叫道:“還有我呢!還有我呢!”如果你問聽眾們,這個女孩長什麼樣?也許有人會說她很高,穿著紅色的裙子;有人會說她很矮,穿著藍色的裙子。人們的想象畫麵各有所異,但這並不礙事,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所想象。說這句話的目的,就是為了展現給聽眾一個年輕、時尚的女孩形象。
對於關鍵角色的描述,最好分享下他過去的經曆。當聽眾了解了某個角色的過去,那麼他們也就會對其將來非常感興趣。
好萊塢電影開始時,經常出現一個小孩和其他孩子玩耍的場景,隨後,這個小孩漸漸步入青春、大學畢業,並最終成為電影主人公——一個35歲的中年人。一旦你了解了一個人的過去經曆,你就會非常想知道他的故事。
在公眾演講中,你也應該這樣做。在演講時與聽眾分享故事中某個人物的過去經曆,這樣一來,聽眾們就會更加迫不及待要知道他或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