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

故事能激發人的情感,列舉事實信息則可體現故事的邏輯性。在演講中,情感比邏輯更為重要。如果你呼籲大家為艾滋病捐款,講一個動人的故事遠比列舉統計數據和事實更為有效。

比如,你可能會說:“去年,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艾滋病。而至今仍沒有研究出治愈艾滋病的方法。統計數據顯示,每年由於艾滋病死亡的人數以10%的速度在增長。”或者你也可以講一個小女孩因為得了艾滋病而死亡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比冷冰冰的統計數字更能打動人。

如果你在講故事和列數據之間拿捏不定,毫無疑問,講故事是更好的選擇。但如果想要讓演講效果更好,你需要在講完故事之後補充一些有效數據和事實。雖然人們會為情感買單,但這是建立在理智之上的。那怎樣才能更有效地使用統計數據呢?

如果要加入統計數據,就一定要使數字視覺化並向聽眾作以適當解釋,賦予其意義,使數字鮮活。隻有這樣,你所列舉的數據才能引起聽眾的興趣給他們留下印象。

比方說,你可能會這樣說:“澳大利亞西部的總麵積為97萬6790平方英裏。”閉上眼睛想想,你能記得住這個數字嗎?或者你可以換一種說法:“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的麵積相當於德克薩斯州的2.5倍。”如果聽眾是美國人,他們無法想象97萬6790平方英裏有多大,但卻能夠通過度量德克薩斯州的大小,從而想象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的大小。

或者你也可以說:“平均來看,美國人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有30分鍾。如果將人的一生中所有這些零碎時間累加起來,足以攻讀兩個博士學位。”

這些數據是不是變得可視並且更容易被記住了?那是當然!因為這幾個數字我是在很多年前聽到的,但現在我對它們還是記憶猶新,這就是很好的證明。列舉數據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向聽眾解釋這些數據,從而使這些數據變得有意義。這個方法非常奏效。

適當引用

如果用得恰到好處,引經據典就會成為演講中一個非常出彩的部分。如果名人的話沒有對你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或者你私下並不認識這些名人,就不要引用名人名言。

為了沐浴在名人的光環下,很多演講者會引經據典。這樣無異於在告訴聽眾說:“看啊,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說,馬丁·路德·金也這樣說過。你若尊敬馬丁·路德·金,就要聽我演講,相信我所說的!”

但是,如果一味地想頂著名人的光環,反而會降低你自身的可信度。聽眾是來聽你演講的,不是來聽丘吉爾、蘇格拉底或者馬丁·路德·金的演講。你可能會想:“那好吧,我可以不用名人名言,但是我該引用誰的話呢?什麼樣的引用才最有效呢?”

你身邊認識的人說的話是最好的引用來源。他們的話比名人名言更有說服力,也更自然。特別是當聽眾先前也聽過這些話的時候,你的引用會更具個性和原創性,也更能使人信服。

引用你的父母親、兄弟姐妹、祖父母、老師、教練、上司、客戶……甚至是你自己所說的話吧!

幻燈片演示

沒有什麼比幻燈片更能毀掉一場演講。你曾經聽過或做過帶幻燈片演示的演講嗎?很多人花了95%的時間製作幻燈片,隻留5%的時間用來準備和練習演講。這樣做就完全本末倒置了。

有一次,一位朋友對我說:“安德裏,我已經做好了幻燈片,希望你能教我每一張幻燈片該怎麼講。”我回答道:“首先,你要想好你想說什麼,然後根據這個主題來準備演講,最後一步才需要想怎麼做幻燈片。幻燈片的作用隻是輔助你的演講,以增強效果。”

人們是來聽演講的,不是來看幻燈片展示的。整場演講的焦點應該是你。如果你隻是大聲念出幻燈片上的內容,那麼聽眾完全可以自己看,不需要聽你講。不是所有的幻燈片都能為演講增色添彩。但如果你決定要用幻燈片,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不要做“謝謝”和“問答環節”的幻燈片

不要做“謝謝”和“問答環節”的幻燈片。不要偷懶!在台上直接向大家表示感謝或者宣布進入問答環節開始就可以了。這兩個環節不需要做幻燈片。如果你做了,反而顯得不夠真誠。

運用圖片、圖表或者表格

幻燈片能夠使你的演講視覺化。你可以用圖片、或者表格來傳遞信息。幻燈片應以圖片展示為主,而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幻燈片上的文字要盡量簡潔。

如果你問我:“安德裏,怎樣的幻燈片才算是完美呢?”我會回答:“它的內容應該是一整張照片或圖片。如果你要在幻燈片上添加文字,不要超過8個字。”如果要閱讀幻燈片上的文字,那麼聽眾就不會聽你演講了。不要讓幻燈片占有了聽眾的注意力。要口頭傳遞信息。

不要盯著幻燈片

不要為了看幻燈片而轉身背對聽眾。如果你盯著屏幕,就無法與聽眾有眼神交流。

目光不要脫離聽眾,你將會成為影響他人一生的演講者。做少許幾張幻燈片即可,記住它的順序,用遙控器控製。千萬不要背對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