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相貌複原術(3)(1 / 3)

其實很多法醫之所以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如果一具屍體實在是沒有辦法確定它的身份,又沒有相應的DNA數據庫來進行比對時,就隻有采用提取骨架的方法。這樣做一是可以進行麵部重建,最早在20世紀40年代的早期,由美國FBI實驗室法醫、人類學家威廉·克羅格曼最先使用。通俗一點說,就是在確定骨齡和性別後,使用黏土根據頭骨重建死者的麵部特征,這種重建部分基於仔細的測量,部分基於重建者的想象。現在不同於以前了,這些工作可以通過計算機掃描來進行分辨和重建,比人手要精確得多!雖然說,沒有旁人的證言,法醫仍然無法判定死者的胖瘦,但是,一個大概的容貌還是可以確定的,這對尋找屍源有很大的幫助!第二點作用是,有時候,人類的骸骨可以忠實地記錄下死者所受到的致命傷,比如說骨折之類,哪怕骸骨上的細小的裂痕,對於推斷死者的死因都有很大的幫助!而麵對腐屍,要想盡快取到完整的骨架,高溫水煮的辦法是最好的,殺菌又高效,隻是過程難免有些讓人的心理接受不了。

高溫長時間水煮使得整個解剖室的空氣中那股怪怪的味道越來越濃了,但是,比起那混合肥料的氣味要好受多了。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骨肉分離了。在章桐的示範下,鄧然和她兩個人一起用大鐵勺小心翼翼地撈出了每一塊骨頭,重新把它們放回了解剖台上。此刻,和剛才那具麵目全非的腐屍相比,盡管還是那具屍體,但是看起來要順眼得多,爐子關掉後,空氣中也沒有了臭味。在解剖台上方的燈光直射下,骨頭白得耀眼。兩人分別從屍體的頭和腳兩邊開始一根一根骨頭地仔細查驗過去,每一個細小裂縫都不會放過,終於,在頭骨下部的舌骨部位發現了一處明顯的裂痕,而骨架的其餘部位沒有明顯的能夠導致死亡的裂痕。

“小鄧,這個死者極有可能是被掐死的,因為舌骨這個部位屬於顱腔底部,一般來說,是不會受到傷害的,除非雙手用力擠壓死者的頸部導致舌骨斷裂,死者因此窒息而亡!”章桐向站在對麵的鄧然指出了她手中死者顱骨唯一受損的部位,並且在空氣中作了一下動作模擬。

“但是,我們還必須排除別的死因才行,隻是很可惜死者的屍體受到了混合肥料的汙染,沒有辦法作出更進一步的推論了。”說到這兒,她雙手捧起了死者的顱骨,“小鄧,你把電腦和激光掃描儀都打開,接下來,我們要對死者進行顱麵成像複原!”

一聽這話,鄧然有些激動,因為平時很少有機會接觸這方麵的技術實踐的。他一邊忙碌著,一邊興奮地說道:“章法醫,一會兒能讓我操作一下嗎?”

“當然可以,很簡單的,和你玩電腦繪圖差不多!”說著,她就把死者的顱骨端端正正安放在了掃描儀下麵的那個三角支架上,然後調整好角度,接著,示意鄧然開始操作。隨著儀器運行的嗡嗡聲,一束紅色的光線緩緩掃過了整個頭顱,如此不同角度反複三次後,儀器發出了“嘀嘀”聲,提示掃描結束,剩下的工作就要由專門的電腦軟件來完成了。

“小鄧,你在性別一欄中輸入‘女性’,在年齡一欄中輸入‘三十歲’,婚育一欄中輸入‘已育’,人種一欄輸入‘亞洲’。”章桐站在鄧然的身後仔細地分門別類指點著。(筆者注:電腦數據庫中存有各種年齡段女性的相應數據,來源於公安係統第二代身份證相片數據儲存庫,數據采集是相當齊全的,它對每一個年齡段女性的各項數據都有一個相對應的平均值,再根據激光掃描所采集到的數據結合比對,很快就會有一個大致的麵容複原結果。)

在等待麵容複原像被製作和打印出來時,利用這個時間,章桐和鄧然,還有攝像師三個人抬起了那口仍然冒著股股熱氣的大鍋,然後把水倒進解剖台另一邊的不鏽鋼過濾網,這樣,死者的一些肌肉組織和毛發就能夠留下來了,剩下的廢水則會在解剖室下麵特殊的下水道中被合理處理後,再排出廢水溝。此時,身後連接著電腦的打印機中吐出了一張栩栩如生的人麵模擬畫像。

“章法醫,那這鍋怎麼辦?”

“留著吧,下回還可以再用!”她隨口答道。

一聽這話,鄧然苦惱地咽了口唾沫,不再吱聲了。

為了更進一步檢驗埋有屍體的那一堆混合肥料中是否有與這起案子有直接關聯的證據,與法醫辦公室僅一牆之隔的痕跡鑒定組居然把整個混合肥料堆全都搬了回來。此刻,他們的實驗室裏到處彌漫著一股混合肥料所特有的又臭又熏人的味道,但是,這幫耐性極好的小夥子們正一絲不苟地用小型篩子仔細篩查著每一寸肥料,盡可能地做到什麼都不放過。隨著他們找出來的“戰利品”越來越多,小夥子們臉上的神色變得更加凝重了。很快,桌麵上就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還有各種各樣的證據專用一次性封口袋,裏麵裝著爛布頭、疑似眼鏡架、手表……今天接下來的時間,他們就要對這些好不容易找到的“寶貝”們一一作甄別和檢驗,很多死者的相關信息,有可能就在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