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世界的鬆江保衛戰前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根據現有史料、回憶錄記載:日軍占領金山衛後,67軍接到命令,馳援鬆江,與守城的保安部隊和40軍死守三日。那時,日軍到達黃浦江南岸米市渡,距鬆江縣城10裏路。
10月28日,就在日軍登陸一周前,蔣介石在鬆江火車站的一節列車上,召開了秘密的最高軍事會議。事後證明,這次軍事會議所做出的決定存在指揮上的失誤。
出席會議的有宋子文、張發奎、白崇禧、陳誠、顧祝同、薛嶽、孫元良等。
張發奎時任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他提議,從淞滬前線轉移十個師到蘇嘉、吳福國防要塞工事,這樣便能重新集結後撤的部隊,以便確保有計劃的撤退。
絕大部分將領都同意張發奎的建議,大家一致認為,上海再也守不下去了。
在《張發奎口述自傳——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回憶錄》中,記錄了張發奎的一段回憶:
“蔣夫人突然從上海來到,我還記得她穿著毛皮大衣。她宣稱我們若能守住上海(我記得她說十多天),中國將贏得國際同情,國際聯盟將幫助我們抑阻日本侵略。與會者隻有少數人同意她的觀點。蔣先生說,上海必須不惜任何代價堅守。”
1937年10月28日
洛伊站在上海法租界的街頭,雨滴輕輕敲打著她的雨傘,四周的路燈昏暗無力,微弱的光線讓整座城市顯得格外壓抑。
今天,她的心情比往常更加緊張。日軍的登陸計劃已經定下,一周後他們將於杭州灣登陸。她手中的情報至關重要。
但是比起傳遞情報,她更發愁的是,67軍即便接到了情報,也未必肯撤離。
英國商會的小白樓裏燈火通明,注定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推開商會辦公室的門,洛伊迅速走向一處角落,那是一間不起眼的小辦公室,裏麵坐著的正是她永遠且唯一的聯係人——賈斯汀。
在黑暗的權謀世界裏,他們默契無言。賈斯汀站在桌前,表情一如往常的冷峻,看到洛伊的出現,他微微點頭,示意她趕緊開始。
洛伊從懷中取出一份折疊精巧的信封,信封上沒有任何標誌,隻有一些簡單的筆跡。她的手指略微顫抖了一下,深吸一口氣,將信封遞給賈斯汀。
“日軍會在三天後登陸鬆江,兵力為三萬,主力是海軍陸戰隊,時間是淩晨四點,地點是東南岸的三處碼頭。”
洛伊壓低聲音說道,語氣急促而清晰,“吳軍長必須撤退,否則他們必定陷入重圍,傷亡慘重。”
賈斯汀皺了皺眉,快速拆開信封,裏麵的情報內容與洛伊剛剛描述的完全一致。
這是通過多方情報網拚湊出來的關鍵信息,連日來,洛伊和她的網絡已經將日軍的所有動向逐一確認。這些信息來之不易,每一個字都可能決定無數士兵的生死。
“我可以盡快將這份情報傳遞出去,”賈斯汀低聲說道,眼神中透著一絲擔憂,“但問題是,吳克仁會聽從這個建議嗎?”
洛伊的臉色微微一沉,她知道賈斯汀的問題並非多餘。蔣介石的命令已經下達,讓吳克仁死守鬆江。
事實勝於雄辯,有眼睛的人都知道鬆江不能留,及早撤離才是上策。但吳克仁依舊沒有撤軍的打算,蔣介石的死命令如同枷鎖,牢牢鎖住了他所有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