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決戰前夜(2)(2 / 3)

在陝北、山東兩個地區擊退蔣軍重點進攻的同時,在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之下,我軍在豫北、晉南、晉察冀和東北地區都展開了對敵進攻,取得了若幹戰果。

四、向敵人的腹地殺去

在蔣介石發動全麵內戰的第一年,即從1946年6月至1947年7月的一年中,我軍在全國各地共殲敵營以上正規軍97萬餘人,營以上非正規軍34萬餘人,二者相加,共消滅敵軍132萬人,擊斃和俘虜敵人的將級軍官202名。敵人的總兵力已從內戰開始時的430萬人下降為370萬人,而我軍則由120萬人上升為195萬人。但是,最主要的勝利,還是打退了敵人的重點進攻計劃,削弱了敵人的有生力量,逐步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1947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在陝北靖邊縣的小河村召開前委擴大會,後稱“小河村會議”。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彭德懷、賀龍、陳賡、習仲勳、陸定一、楊尚昆等參加了會議。會議認真討論了中央關於“舉行全國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的“中央突破,兩翼牽製;三軍挺進,互為犄角”的計劃。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率軍由中原渡過黃河,挺進大別山,直插敵人胸膛;由陳毅、粟裕率軍由山東出魯西南,挺進豫皖地區;由陳賡、謝富治率軍由晉南渡過黃河,挺進豫西。這就是三軍南下,在蔣軍的啞鈴狀布局中央的薄弱部分向敵進攻,在江淮河漢的廣大區域內協力配合,外線殲敵的“三軍挺進,互為犄角”。與此同時,陝北的彭德懷出擊榆林,把胡宗南向北邊調;許世友在膠東展開攻勢,把敵人往海邊調,以此策應三軍南下。這就是在最西邊最東邊的“兩翼牽製”。小河村會議結束之後,我軍向蔣軍展開全麵進攻的外線作戰計劃,就陸續在各地展開了。

蔣介石伸出了兩個拳頭,也就露出了他的胸膛。我三軍南下,就猶如直刺他胸膛的三把尖刀。

根據小河村會議的決定,7月下旬,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致電劉、鄧、陳、粟:

……立即集中全軍休整十天左右,除掃清過路小敵及民團外,不打隴海,不打新黃河以東,亦不打平漢路。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占領以大別山為中心的數十縣,肅清民團,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向我進攻打運動戰。

我軍曆史上著名的大出奇兵的“千裏躍進大別山”行動由此開始。

千裏躍進大別山的計劃,在小河村會議之前,就已在毛澤東的心裏形成。所以早在5月份,就已經著手準備。6月21日,劉、鄧進行了戰前動員部署,指揮大軍準備強渡黃河。6月30日夜,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縱隊等四個縱隊共12萬健兒,在魯南地區陽穀以東的張秋鎮到菏澤以北的臨濮集之間的八個渡口同時強渡黃河。取鄆城,下曹縣,以28天的時間完成了預計的魯西南戰役,殲敵6萬餘人,砸爛蔣軍防線,開辟了進軍大別山的道路。經短期休整之後,8月11日越過隴海路,通過黃泛區,渡過沙河、汝河、淮河,這期間一路走,一路打,粉碎了蔣介石親臨徐州所指揮的一係列圍追堵截,於8月末全部進入了地處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區。部隊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立即在原來鄂豫皖老區的基礎上發動群眾,建立政權,組織地方武裝,創建新的根據地。到9月底,就已解放了23座縣城,建立了17個縣的地方民主政權,初步站穩了腳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