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戰逐步展開(1)(3 / 3)

在蘇軍的支持下,國民黨政府立即對東北進行了全麵接收。就在12月中,熊式輝又率東北行營回到長春,並從北平空運第二保安總隊到長春;他任命的遼寧省主席徐箴在錦州成立了省政府;長春市長趙君邁接收了長春市政;沈陽市長董文琦接收了沈陽市政;國民黨的中央銀行在各大城市設立分行,發行了東北九省流通券。

三、困難關頭

這段時期,是我黨在東北最困難的時期。

由於日本在東北長期的殘酷統治,我黨原來在東北的組織基本上都被破壞,現在必須從頭開始,而在短期之內是不可能速成的。沒有黨組織,沒有自己的政權,也就很難有真正的群眾基礎,而我們又在短期內以最迅速的速度開進了10萬部隊,這就使進入東北的部隊失去了依托,正如黃克誠在給中央的電報中所說:“現在處於無黨、無群眾、無政權、無糧、無經費、無醫藥、無衣服鞋襪之困難情況,部隊士氣受極大影響。”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和9月曾克林在延安向政治局的彙報有很大關係。多年來,我黨中央對東北的具體情況了解不多,對日寇投降、蘇軍進入東北後東北各方麵的具體情況更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曾克林是當時第一個從東北來的我黨幹部,他的彙報當然會對中央的決策產生很大影響。由於蘇軍剛到東北的具體曆史背景,由於曾克林是第一個從解放區進入沈陽的我黨幹部(他是和蘇軍一道直接從山海關坐火車去的沈陽,對基層情況根本未能見到),是東北人民在經受了14年的殖民統治後見到的第一個從內地去的軍官,又有蘇軍的支持,所以,他受到了沈陽群眾的熱烈歡迎,所帶去的不多的部隊迅速擴編(他隻帶了四個連的軍隊進沈陽,一個星期就擴為4000人,還收編了1萬多人的保安隊),他順利地當上了沈陽衛戍司令,很方便地接收了武器物資。在這種極度興奮之中,曾克林又與蘇軍代表一道坐飛機直飛延安,馬上在政治局會議上彙報情況,可以說是興奮加興奮。在這種特殊的背景與氛圍之中,曾克林在向中央彙報時,就把他所見到的好事說得多了點,說得過了頭,諸如處處都堆積著物資、武器,不買票就可以坐火車自由進入東北,擴軍十分容易,去人就可以當衛戍司令、當市長。他完全沒有說假話,但也的確是在以點代麵。由於我黨本來早就打算盡快控製東北,既然現在出現了權力真空,人民又是如此歡迎,武器和物資又是如此充足,當然應當抓緊時機,全速開進。所以中央做出了讓十萬大軍輕裝前進,盡快占領東北的決定。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蘇軍即將撤走(原定是進入東北3個月之後,即1945年年底撤完,後來應國民黨政府的要求,兩次延期,最後在1946年4月才完全撤走),《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公布,國民黨政府將接收東北,國民黨軍隊即將大量開進,我軍在山海關一線未能阻止國民黨軍的進攻,我方人員又一下子從各大城市撤出。這種種消息在東北城鄉傳開之後,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混亂現象,如我們新收編或擴軍的隊伍紛紛嘩變或解散,國民黨地下人員夥同偽滿人員四處活動,各種國民黨招牌旗號的隊伍、單位、機構四處出現,不法分子趁機搶劫,一些漢奸特務殺害我基層幹部,甚至連李兆麟將軍也在哈爾濱被國民黨特務暗殺,陳雲、高崗等都曾多次遇險。在農村和中小城鎮,土匪武裝不斷增多,橫行鄉野,甚至攻入佳木斯槍殺了中共的副市長。

此時林彪與黃克誠都在錦州以東的農村中,防備杜聿明東進。杜聿明並無大的動作,可是東北的嚴寒給沒有冬衣的部隊帶來了難以抵禦的困難。他們將部隊的實際情況向東北局和中央做了報告,認為必須把部隊放到鄉下去發動群眾、建立政權、肅清土匪、整訓補充,目前不能與敵人主力作戰。東北局的彭真、羅榮桓原來曾準備奪回沈陽和長春,後來也放棄了這種想法。北滿的陳雲也認為目前不存在奪取大城市的可能性,必須把主要力量放在根據地建設上。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