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各國(地區)在經貿領域的聯係不斷加深。但與此同時,各國(地區)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愈演愈烈,其表現形式逐漸由關稅和配額轉變為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知識產權等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形式。其中,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成為世貿組織成員近年來運用較廣泛的貿易壁壘手段之一。據世貿組織統計,1995-2005年,世貿組織成員共啟動3164起貿易救濟調查(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年均287.6起。其中,反傾銷2840起,年均258.2起;反補貼182起,年均16.5起;保障措施142起,年均12.9起。我國是一個正在和平崛起的發展中國家,以快速、健康的發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與此同時,憑借勞動力成本的優勢,我國大量低廉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對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相關產業造成較大的衝擊,招致其強烈不滿、警惕甚至反擊。2006年,共有25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特保調查86起,同比增長37%,涉案金額20.5億美元。我國麵臨的貿易摩擦形勢日益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