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信用的作用(1 / 3)

金人使者派快馬趕往汴梁與宋國商議,李綱拒絕打開城門,他在城頭上大聲回複金人使者:“今上已對城中局勢失控,汴梁百姓共議:絕不承認任何議和!”

金人使者勃然大怒,嘴裏自然不幹不淨,稍傾,城頭上站出一人,舉起一根管子狀物體衝金人使者瞄準,隨著霹靂一聲,使者馬前一團泥土濺起,戰馬驚恐地揚起前蹄。金人使者吃了一驚,他雖然不知道對方使得是火槍,但久經戰陣的他知道那顯然是一種遠程武器!

這種遠程武器打的比床弩還遠,還帶有巨大的聲光效果。

這還不止,隨著城頭上懊惱的喊了一嗓子,無數根槍管豎立起來,衝著這方向瞄準……金人使者撥馬就走,身後響起了爆豆般響聲。

其實,這對火槍手沒多少人,隻是宇文虛中的衛隊而已。

其實,這幾天工夫,李綱已經徹底覺悟了——原本的曆史上,年輕的欽宗剛登基便秉持著少年人的衝動而一力主戰,一失敗他的心理馬上又陷入自我厭棄、自我否定的搖擺中,忽而主戰,忽而堅持議和,最終在汴梁城徹底失去民心,文武百官以及城中百姓對這個朝廷充滿鄙視,即使金人退走,朝廷對京麓路依舊沒有恢複控製,以至於李綱宗澤張叔夜這些名臣苦心竭力,也無法讓朝廷恢複信用。

真實的曆史上,曆朝曆代統治者對這一點是極為忌諱的——屁民們怎麼有權背棄朝廷?哪怕皇帝做得再不好,那也是被奸臣蒙蔽,其實他是偉光正的……所以,在曆朝曆代統治者努力下,汴梁城最後的民情輿情被徹底屏蔽。唯有南宋部分宋人筆記,隱約露出少許端倪。

李綱宗澤張叔夜等人出身於君權社會,他們雖然厭棄朝廷的作為,時時做出一些頂撞朝廷的作為,而後事實證明他們所做的都正確,而朝廷所為處處錯誤,但他們受自小到大所受教育的局限,無法拋棄頭頂上唯一的君主。他們不知道除了皇帝之外他們還要向誰效力——現在時穿給了他們一個新思路:換一個皇帝。

時穿還告訴他們,皇帝也是由職責的,他必須履行自己應當履行的任務——原本換皇帝不是什麼大事。以前漢唐都有先例。但在時穿提出的“君主責任麵前”,徽宗一係子孫,現在看來都不靠譜。

與此同時,燕王手中現在握著北方最大的軍武裝,從燕王發布的幾份命令來看,燕王偏向於讚同士大夫對皇權的製約……那麼作為士大夫的一員,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國家走到,所有人都在反思,時穿說的那一套邏輯清晰,很能自圓其說,於是,曾經刺臂書寫血書要求徽宗退位的李綱,現在已經橫下心來——不管今後汴梁城屬於誰,我一定要保住這座天下第一的城市,並將它完整交給合法統治者。

橫下心來之後,李綱忽然發覺自己的力量並不弱——當他宣布汴梁城守衛者不再接受欽宗命令後,原本對官府命令不屑一顧的汴梁城百姓走上街頭,相應保衛城市的號召,而後,聽說守城部隊不受欽宗調遣,駐守南門的淩鵬立刻高調宣布接受李綱指揮,隨即,李綱獲得了一百萬枚霹靂彈的補充。有了這些霹靂彈,雖然攻敵不成,但守衛城市足夠了。

不久,韓世忠派人突入城中,宣布勤王軍隊即將到達——原本正常的曆史上,這支勤王部隊即將到來的消息,反而刺激了處於歇斯底裏狀態的欽宗,他堅持加快投降速度,令李綱憤怒欲狂卻無可奈何……但如今,這種歇斯底裏隻會讓李綱更加傾向燕王——他拒絕打開城門放欽宗使者出城。

相比汴梁城中的文人,金人更懂的戰爭,他們知道這時候決不能攻城,因為他們孤軍深入,一旦展開攻城動作,勤王軍隊趕到自己撤不下來,那他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所以金人繼續恐嚇城中欽宗……可惜,冷靜下來的李綱反而從金人不斷的威脅中看出端倪,他穩坐城頭,拒絕將金人恐嚇傳遞給欽宗。

於是,曾經三辭三讓,做足了一切繼位禮儀的欽宗,從此成為一個無人過問的……木偶。而燕京城的也因此穩定下來。

二月底,占領真定府全境的嶽飛迎來了林衝帶來的龐大接受隊伍,林衝這次共攜帶約十二萬人進入真定,隊伍中幾乎所有人都未曾空手,人拉手推攜帶者無數糧草以及軍械,嶽飛看著這支龐大的隊伍,半晌說了句:“竟然……你們竟然渡過來如此多人?”

林衝疲憊的笑了:“大人說:金人能做到的,我們也應當做到。金人能以苦寒之地發起,攻陷我大宋河北,兵臨我大宋京師,我們也能用京東兩路的力量,收複河北,甚至燕京。金人能夠南渡黃河,我們也能北渡……嶽指揮使,我京東兩路半數資源在此,這段日子裏時大人奮力炸河破開冰麵,就為了向你輸送這些物資……

這次來的人雖多,但可戰之兵不多,約十萬全是民夫,道君受了免夫錢,這些民夫都是我們掏錢雇用的。大人說你要攻擊太原,攜帶的糧食需耐於儲存,我給你帶來的是醃肉、熏肉、奶酪……糧草任你拿,但這次過河來的隻有兩萬士兵,我最多隻能給你三千,剩下的一萬七千人我要用來堵住金人後路,所以霹靂彈我也給不了你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