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植物常識概述(2)(1 / 3)

包括上述4個組成部分的花稱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兩部分的花稱不完全花。如花冠退化的花稱無被花。缺少雌蕊或雄蕊的花稱單性花(缺雌蕊的花稱雄花,缺雄蕊的花稱雌花)。花的組成部分在花托上的著生一般呈幾何對稱。

兩性花和單性花

在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都存在,並且發育良好,這樣的花就叫兩性花。在一朵花中,隻有雄蕊或隻有雌蕊的叫單性花。在單性花中,隻有雄蕊的叫雄花,隻有雌蕊的叫雌花。

傳粉

花開放後,雄蕊上成熟的花藥裂開,花粉粒就會放出來,這些花粉粒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就叫做傳粉。傳粉是綠色開花植物進行有性繁殖的必要過程,隻有經過傳粉以後,果實和種子才能夠形成。傳粉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方式。

葉柄

葉柄是葉片與莖相聯係的結構。水、無機鹽和有機物通過葉柄內的輸導組織,在莖、葉間交流;此外,葉片可借助葉柄展現在空間,獲取最佳位置,吸收光能;葉柄也可承擔風雨強加到葉片上的壓力。不同植物,葉柄長短不一,有的較長,如毛莨科鐵線蓮,為葉片長的幾倍,甚至可卷絡它物;有的很短,成無柄葉。

葉片

葉片是葉的重要組成部分。典型的葉片為綠色的扁平體,大小相差懸珠。小如鱗(如柏),大的可達20米以上(如亞馬遜棕櫚)。其形狀更是千姿百態,有單葉、複葉之分。單葉又有針形、線形、卵形、圓形、心形、箭形。複葉可有三出複葉、掌狀複葉、羽狀複葉。根據葉基、葉尖、葉緣等的不同,還可將葉片分成更多的類型,這些都是植物分類的依據。葉片內有葉脈。葉脈是輸導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管道,也是支撐葉片伸展的內架。大多數雙子葉植物具有網狀葉脈,大多數單子葉植物具有平行葉脈。

葉是植物重要的營養器官,來源於莖的芽原基,著生在莖的節上。可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葉還有貯藏和繁殖功能。葉由葉片、葉柄和托葉組成。具有這三部分的葉稱完全葉(如棉花);凡缺少其中一或兩部分的葉稱不完全葉(如小麥、白菜為無柄葉)。

莖是由胚芽發育來的植物地上部分的營養器官。在莖上著生著葉和繁殖器官,並使這些器官合理地占有一定空間,以利於光合作用、傳粉受精和種子傳播。其下部與根相連。莖是上下器官水分與營養運輸的通道。莖還具有貯藏營養和繁殖作用。莖上著生葉的部分稱節。兩個相鄰的節之間稱節間。有的植物節與節間很明顯,如禾本科植物,有的則不明顯。葉子脫落後,在莖上留下的疤痕稱葉痕。莖上常見到許多小的突起,稱皮孔,是氣體交換的通道。有的莖表層被蠟質層或皮刺或毛狀物覆蓋。莖多為圓柱狀,有的為四棱形(如益母草),有的為三棱形(如莎草),有的為扁帶形(如令箭荷花),有的為多角形(某些仙人掌科植物)。

地上莖和地下莖

由於莖所處地位不同,可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前者又依其生長狀態分為:直立莖(如棉花)、匍匐莖(如甘薯)、攀緣莖(如葡萄)、纏繞莖(如牽牛花)。根據莖中木質化程度不同,又可將莖區分為木質莖(如楊、柳)和草質莖。後者又可區分為1年生草質莖(如花生、大豆)、2年生草質莖(如白菜)、多年生草質莖(如草莓、苜蓿)。由於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莖出現多種變態。地上莖變態可有莖刺(如山楂、皂莢)、莖卷須(如葡萄、黃瓜)、葉狀莖(如曇花、假葉樹)。常見地下莖變態有根狀莖(如竹、荷花)、塊莖(如馬鈴薯)、球莖(如荸薺、慈菇)、鱗莖(如蒜、洋蔥)等。

果實

果實是被子植物的花經過傳粉、受精以後,由雌蕊或在花的其他部分參與下,形成的具有果皮和種子的器官。僅由雌蕊的子房形成的果實稱真果(如桃、大豆)。由子房和花托或花被共同形成的果實稱假果(如梨、蘋果、石榴、薔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