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草本植物的常識(4)(1 / 3)

沙拐棗別名蒙古沙拐棗、頭發草。1年生枝草質,綠色,有關節。老枝剛硬,膝曲,灰白色,嫩枝草質,有關節,綠色或灰綠色,具縱溝紋。葉條形,托葉鞘膜質,極小。花兩性,淡紅色,通常2~3朵簇生葉腋。小堅果橢圓形,頂端銳尖,基部狹窄,連刺毛直徑8~10毫米,刺毛叉狀分枝2~3次,細弱,易折斷。花期5~6月,果期8月。

黃連

黃連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於毛莨科。它生長在高山林下陰濕之處,地下部分根莖長而分枝,生著許多須根,均呈黃色。因根、莖多節,成串相連,所以取名“黃連”。葉柄細長,由三小葉構成複葉。春開小型白花,生於花莖上部,3~8朵花組成聚傘花序,雌雄異株。

黃連的藥用價值

俗話說“苦不過黃連”。黃連之所以苦是因為它的根莖中含有一種味道非常苦的生物堿——黃連素。黃連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能。中醫用它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和嘔吐、髒腑心火亢盛、煩躁不眠。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黃連有廣譜抗菌作用。它對葡萄球菌、鏈球菌有強大抑製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力,比青黴素還強。現已製片劑和針劑,作抗菌消炎藥。

紫苜蓿

紫苜蓿又稱紫花苜蓿、苜蓿、蓿草。豆科苜蓿屬中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根係發達,長有很多根瘤。莖直立,多分枝,高1~1.5米。葉由倒卵形三小葉組成,長1~2厘米,上部葉緣有鋸齒,兩麵有白色長柔毛,葉柄短約1毫米,托葉披針形,有柔毛,著生在葉柄的基部。總狀花序腋生,蝶形花冠紫色,長於花萼,花萼狹披針形,有柔毛。莢果螺旋狀卷曲,先端有喙。果中有腎形黃褐色種子數粒。分布世界各國。紫菖蓿是優良的豆科牧草飼料和綠肥,尤其是西北黃土高原地區的重要草種,有逐年擴大種植之勢;還是中國西北地區主要的綠肥、牧草和重要蜜源植物。

甘草

甘草別名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粉草,豆科甘草屬中的一種。多年生草本。主根圓柱形甚長,堅實、粉性,外皮紅棕色;奇數羽狀複葉,全緣,互生。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花冠藍紫色。莢果鐮刀狀或稍彎曲,外麵密被刺狀腺毛,種子2~8粒,腎形,黑色。生於幹燥草原及向陽山坡。喜鈣,產於中國西北,內蒙、華北、東北。同屬植物光果甘草又稱歐甘草。根灰棕色,外皮不粗糙,莢果不彎曲或稍彎曲,外麵不被刺狀腺毛。甘草原產地中海,中國新疆亦產。甘草多生長在幹旱、半幹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為植物界抗幹旱的能手,鬥風沙的先鋒。

甘草的藥用

甘草入藥已有悠久曆史。早在2000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藥之上乘。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以根及根莖入藥,皆稱甘草並作藥用。性平味甘,能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炙甘草補脾益氣,常用於脾胃虛弱等症,生用治咽痛。應用於糖果、卷煙、蜜餞和醫藥工業。

紫背天葵

紫背天葵是秋海棠科的草本植物,喜生於較濕潤的岩石上。它沒有地上莖,隻有很小的塊莖和地下莖,通常整株植物隻有一片葉,它生長時就好像一片葉貼在石壁上。紫背天葵的葉很薄,圓形或卵狀心形,直徑3.5~7厘米,葉的大小隨生長環境而異,生於多腐殖質土的岩石裂縫上的葉較大,生於幹燥的土壤少的岩石上的葉較小;葉麵綠色而帶紫色斑紋,葉背深紅紫色,故名紫背天葵。它的葉片邊緣有不規則的大小不等的鋸齒狀裂,而且有毛,葉背麵的葉脈上也有小的硬毛。葉的基部有掌狀葉脈7~9條。紫背天葵開花時的花序纖細,如紅絲線狀。

人參

人參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約40~50厘米,輪生掌狀複葉。傘形花序單生莖頂,花淡黃綠色。果實扁圓如豆粒,秋天成熟時為紅色。根為紡錘形肉質主根及分枝,形似小人。根含多種人參皂甙及少量揮發油。野生的山參,多生長於氣溫低、光照長、土壤肥沃的山坡地帶,我國以長白山所產的人參最為著名,野生參生長緩慢,采集困難,現在我國進行人工栽培的人參已彌補了野生參這一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