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話:巢湖水寨(1 / 2)

水泊梁山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元朝末年像這樣的寨子比比皆是,那個年代真的是隨便帶點人馬站座山就能稱王稱霸,拿著屁大點地方四處做著搶殺的勾當。而這個巢湖水寨也是這眾水寨的一座,此水寨有人員三萬多眾,可謂是聲勢浩大,而我要渡過長江這條天塹,這個水寨是一助力。

閱兵儀式後,軍心更加統一,可謂是士氣振聲,但是怎奈何,淮西一帶地區很是貧瘠,要求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奪得富庶之地,然而富裕之地早就被他人劃分開了。

現在來分析一下局勢:張士誠已經占據了今天的蘇州上海一帶,這個人不就上進,這是人所共知的,這個人雖然是起義軍,但是不受小明王韓林兒的龍鳳政權下,自己在那麼一塊地方販著私鹽賺亡國錢,十足的一個奸商,而且和元朝也有勾結,可謂是圓滑之極。

而徐壽輝、陳友諒等人占據的是武漢周邊一帶,武漢的上麵是襄陽,而襄陽原先被王權和孟海馬占著的,後來兩人各自發展,王權向著北麵的元朝都朝進軍,而孟海馬則是向著南麵的武漢這裏發展,據守兩處,不過孟海馬在至正十四年初的時候被元將答失八都魯鎮壓後身死,隨後陝州(今天的河南省陝縣,河南的西部)也被攻陷,所以答失八都魯可以說一直牽製著徐壽輝。

在浙東、浙西一帶是元朝的軍隊八思爾不花鎮守著,陳友諒一直向占據那裏但是上麵一直有人牽製著他,而張士誠又是一個隻知道守著自己地盤不知進去的人,所以那裏很少有起義軍進攻。

我現在就是要渡江讓後取得集慶路(南京),以集慶為根據地再向浙東地方進軍,占據整個南部地區,然後把其他幾路義軍消滅,最後攻打元朝的都城,一統天下。

所以渡江成為了目前的首要任務,這個時候我想起一人來,李善長。

議會上大家都發現了現在自己占據的這一帶很是貧瘠,而且如果再求發展就必須再向更加富饒的地區進軍。

馮國用說:“我軍雖然已占據四洲,但是怎奈何此地並非富饒之地,若要再求發展就必定要渡江而下,先取太平,再攻集慶。”

徐達聽了,白了國用一眼:“何必這般的紙上談兵呢,你可知,在前方有一條長江天塹擋著,如何能渡的過去呢?”

馮國用聽到徐達的嘲諷後,麵子上掛不住,“這有何難,馬上造船,訓練水兵,便可過江。”

徐達用一種看白癡的眼光看著這位儒生打扮的人,“我軍現有十幾萬之眾,此時造船,又練水兵,豈不是失了先機,到時他方勢力奪得集慶,我等再去,如何向小明王交代。”

馮國用聽到此話在理,而且他自己雖然可以看出局勢,但是對於用兵打仗,是怎麼可不及徐達的,一時啞語。這個時候一旁的胡大海受不了了,還是嚷嚷道:“這也不是,那也不能,如此說來,這江就此不多了?”

李善長做了一次和事佬說道:“諸將士稍安勿躁,我等一同到沙盤處,看能不能找出何良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