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場女性,拒絕不是你的錯(1 / 2)

鐵本: 鋼鐵之死 長江邊的鋼廠夢

戴國芳想建一個大鋼鐵廠的想法,是在2002年的春天突然迸發出來的。這時候,39歲的他在長江南岸的長堤邊踱來踱去,像一個撿到了寶貝的孩子。

這是一個從蒿草叢裏長出來的苦孩子,他出生在江蘇省常州市一個叫瀆南村的小村莊裏。12歲那年,因家裏實在太貧窮,隻好輟學去謀生。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撿廢銅爛鐵。隨著蘇南模式經濟的發展,常州一帶辦起了很多中小型製造企業,戴國芳就每天去工廠附近拾撿和收購廢舊銅鐵。盡管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可是他對於經商似乎有特別的天賦,稍稍積攢了一點錢後,他就去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這樣收購的半徑就一下子大了很多;不久後,他又買回一台壓塊的機器,將收來的碎鐵壓成鐵塊,可以賣出更高的價錢。

(圖注:戴國芳)

在改革開放後的相當長時期裏,能源緊缺一直是困擾長江三角洲企業的最大瓶頸,也正因如此,鋼鐵行業的成長性一直比較好。1984年前後,戴國芳在自家老院子的旁邊辟出一塊地,掛牌辦起了一家名叫三友軋輥廠的煉鋼作坊。他從上海鋼鐵三廠等國有企業購買了幾台被淘汰下來的二手轉爐和化鐵爐,形成了簡單的產業鏈。在積累了一定的煉鋼經驗之後,戴國芳又跑到常州附近的地方,去承包了一些瀕臨倒閉的國有鋼廠的車間。那是一個體製決定效率的年代,在國有企業廠長手上毫無生機的煉鋼車間一旦轉到了戴國芳的手中,頓時就成了賺錢的機器。最多的時候,他名下的承包車間有5家之多。

1996年,戴國芳注冊成立了江蘇鐵本鑄鋼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00萬元。“鐵本”之意,以鐵起家,不離本業。到2000年前後,鐵本的廠區麵積擴大到了18公頃,擁有1000多名工人,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然而,工廠的規模還是偏小,技術水平很低,生產的都是軋輥、連鑄坯等低檔次產品。為了讓鐵本躍上一個新台階,戴國芳決定傾家蕩產上高爐項目,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從成千上萬家煉鋼小工廠裏跳脫出來。3年後,鐵本的高爐項目建成,戴國芳當著數千工人,麵對高爐長跪不起,淚水與汗水交混而下。這一年是鐵本的騰飛之年,全年的鋼產量猛增到100萬噸,銷售收入超過25億元。在當年度的《新財富》“中國400富人榜”上,他名列第376位,估算資產為2.2億元。

就在高爐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戴國芳的心裏升騰起了一個更大的夢想。

2001年之後,隨著宏觀經濟的持續高速成長,各種能源全麵緊缺,其中鋼鐵和電力是最最緊俏的兩大物資。在鋼鐵市場上,無論是線材還是板材,普通鋼還是特種鋼,價格普遍持續上漲,幾乎到了“一天一價”的地步。鐵本廠的門口,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卡車每天排成長龍,等候提貨,這樣的景象天天出現。按戴國芳的估算,中國的這股鋼鐵熱起碼還可以延續5到6年,這應該是鋼鐵人一生難遇的大行情。

戴國芳把新工廠的地址選在了長江邊一條狹長的沿岸地帶。在長江中下遊一線,有著一條十分顯赫的鋼鐵長廊,由西而東,湖北的武漢鋼鐵、江西的九江鋼鐵、安徽的馬鞍山鋼鐵、江蘇的南京鋼鐵、上海的寶鋼集團,如巨人比肩而立,無一不身列“中國百強工業企業”。小學都沒有讀完的戴國芳,便想把未來的鐵本建在這些國字號大佬們的身邊。

鐵本的新建計劃得到了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常州與蘇州、無錫並稱“蘇錫常”,是蘇南模式的起源地。此地的中小企業非常發達、活躍,但是跟蘇州和無錫相比,大型企業卻是一條短腿。2001年前後,常州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一直位列江蘇之首,可是國內生產總值在全省13個省轄市中隻能排名第六。饑渴的常州需要一個超大規模的投資來填補這段讓當政者難堪的差距。在那幾年的市政府報告中,“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抓投入、上項目、增後勁,加快建設大企業、大項目,努力實現投入總量和項目規模的新突破”,是一個年年必提、十分迫切的發展戰略。此時的鐵本已經是常州市的一個大企業,上繳利稅排名全市第二,戴國芳的設想一提出來,當即獲得了市政府的響應。誰都知道,鋼鐵是一個大投入、大產出的產業,鐵本的夢想一下子變成了常州市政府的夢想。

在常州的很多官員看來,戴國芳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他麵龐瘦削,寡言,平生沒有任何愛好,隻是整天窩在工廠裏,和技術人員在一起切磋。他是當地出了名的“五不老板”——不坐高級轎車,不進娛樂場所,不大吃大喝,不賭博,甚至不住高級賓館,平日生活十分儉樸,家中所有積蓄都投到了工廠裏,父親和繼母一直在鄉下種菜務農。他的一家,住在鋼鐵廠裏一棟很簡陋的小房子裏,房屋的一麵牆被大卡車撞了一個口子,他也沒有在意。他常年開的車子是一輛抵債抵來的桑塔納2000,即使是成了富人榜上的億萬富翁,也不改節儉本色。

(圖注:鐵本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