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仁,是吹笛子(1 / 3)

李威胸有成竹,很淡的語氣說道:“將這些俘虜送到潭嶽江洪等州安置。”

“妙。”狄仁傑道。江南人口很稠密的,是指揚宣蘇常江南東南平原地帶。過了江州往南,各州人口依然很少。不僅僅是隋唐更替,也有南北朝宋齊梁陳更替造成的。

一個國家的強大,人口基數也是關健,並不隻能是關中,或者是蘇揚,其他地區人口也要稠密。可將河北河南各州縣百姓往江南安置,又是不懇。即使高麗百姓,數次安置,山東各州,或者江淮各州,無他,氣候不適。這些蠻僚問題卻不大,一分散,無論多凶悍的人,去了嶽洪各州,也蹦不出來一個天。隻是安置,並沒有殺害,合乎儒家的仁字,又壯大了國家的實力。

其實此法,甚至可以在接下征繳中推廣。

李威一句話決定了這一千來名俘虜的命運。然後開始記錄功勞,再次出發。但這一次接受了教訓,大軍未行,大量斥候派了出去。

傍晚時分,出了烏蒙山。大軍人馬在一個壩子紮下大營。

李威視察著營地,於其說是視察,不如說是學習。沒有辦法,裴行儉說了殿下,你是軸心,自己還得要動腦子。但士兵的士兵氣高昂,這場戰役勝得很輕鬆,就象順達延送上門來替唐軍祭旗一樣。

不能說是蒙儉愚蠢,這些人就是來當作炮灰的,自己隻有一萬來人,蒙儉無非想利用地形,使自己多折損一些人馬。沒有想到順達延很愚蠢,來到當地就得罪了當地百姓。要不然當地百姓或者將那條秘密山道說出來。這樣的人,勝之不武,即將到來的戰爭,才是真正的戰爭。無論吐蕃派出誰為統帥,吐蕃這些年東征西殺,委實培養了一些將才。再想勝利,要費一番心血了。

沒有點破,看到王妃兒坐在一塊石頭上吹笛子。

笛聲有些悲涼,聽不出吹奏的什麼曲子,走了過去,問道:“是想家人了?”

王妃兒點了點頭,然後問道:“太子,你會救他們出來嗎?”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的,李威道:“不知道,如果救出來,孤一定將他們送到你們身邊,讓你合家團聚。”

“可臣民很害怕,都說太子仁,臣民隱隱發現太子其實不仁。”

仁,李威可不敢當,本來仁隻是代表相互友愛、幫助、同情,可經孔子演變,上升到包含了孝、弟、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的高度。這樣的仁,不要說是李威,恐怕孔夫子自己本人都沒有達到。仁字不敢,隻能說他不算壞而己,在自己無害的情況下,能幫助一下老百姓,或者國家。但象孔子所說,殺身成仁,萬萬辦不到的。

沒有辨解,反問道:“何來此言?”

“太子,那些人雖然可惡,也是受人指使,太子你不應該將他們押到那麼遠的地方,遠離族人與鄉土。”

“你不想報仇?”

“我也不知,可看到那些人戰死了,我又覺得他們很可憐。更擔心以後太子找到我的族人時,也將他們送到那麼遠的地區。”

“原來如此。這個你倒不用擔心,這些人釋放不得,但殺之猶過。將他們送到江南各州,未必是不仁。在哪裏,隻要他們安份守己,至少比在犛牛河畔生活會好。再說遠離鄉土倒是不假,遠離族人倒也未必。南詔各部,當真與中原人是兩樣?自秦漢起,中原經過多少戰亂,又有多少百姓逃離到了南詔避難?現在南詔各部,有多少百姓血脈裏沒有漢人的血緣?反觀中原,有多少胡人湧入,又有多少漢人血脈裏沒有流淌胡人的血脈。這是一個大融合的過程。非要分成多少多少家,於是時叛時降,戰亂不休。如果南詔各部真正融入中原,安心做唐朝的子民,學習唐朝的文化與技術,是不是更幸福些?你不知,外麵的世界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