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勇臨寒磧(二)(1 / 2)

李敬玄悠然醒來,這可是要命的信啊。

立即說道:“信呢?”

“大總管,在這兒呢。”

“誰看過沒有?”

“沒有。”實際上這會兒三四個侍衛都看過了,可那個敢承認?

“那就好,給我折好。”

“喏。”

李敬玄看著他們將信折好,立即拿過來,塞進懷中,問道:“你們去查一查張桂東的下落。”

“喏,”幾個侍衛心中誹謗,還查什麼查啊,都落到人家論欽陵手中了。不過李敬玄吩咐,總得過問一下。

侍衛離開,李敬玄又將信掏出來看了一遍,信上也沒有說什麼的,反而句句是客氣話,你大唐主東方富饒之所,我吐蕃主西方貧瘠之所。自鬆讚起,兩國友和。文成公主不惜降尊曲體,下降我吐蕃,此乃天可汗之垂幸。

論欽陵文韜武略,皆是人中之雄,但畢竟是吐蕃人,文章寫得不如中原那一群文人遠矣。不過寫得還可,隻是不押韻,可字詞之間謙卑之極。然後繼續寫了下去,可為何大唐陛下,始終不放過我們吐蕃。青海河湟之地,乃是青海最富饒地區,讓給貴國治理。赤嶺以西,水流狹少,多是雪山戈壁,時有流沙覆地,人馬皆不能渡。唯有大非川、赤海之地,始有青草,供牧民得居,然是如此,地勢低窪,沼澤密布。為何你我兩國,不以赤嶺澆河為界,一劃而治。兩國和平友好,再敘鬆讚時姻緣?

這是不可能的,當時吐蕃於大非川之戰後,派出使者,隻是向唐朝暫借吐穀渾赤海牧民,李治都沒有同意,現在不是借,而是正式將南九曲與赤海、大非川以及海北,一下子從條約上正式囊入吐蕃版圖,李治可不可能答應?隻要答應了,以後再也沒有出兵的理由。

但這不是李敬玄昏倒的原因,是下麵的話,欽陵愚昧,僥幸察覺陛下用人有誤,雍王殿下才學疏淺,文不能治國,武不能安邦,然心腸歹毒,自古罕見。陛下又用一貪婪太監為監軍使,讓雍王殿下不顧國家危機,欲置貴國太子於死地,數次三番蠱惑貴國將領,棄堅寨險城不理,強行出兵,逼太子營救,身陷重圍。

太子也,吾之所敬也,數天下英雄,唯有貴國太子弘尚在欽陵眼下,餘者皆一莽夫野徒,或者宵小也。雖敗於吾手,吾勝之不彩,因此派人將此太監擒於軍中,盤問原委,得知真相,欲稟報陛下也。

太子弘吾為國家犧牲之將士,必殺之。然不欲此豪傑曲於幾數小人之手,殺乃是敬,伸張冤曲,亦乃是敬。望陛下替太子弘伸冤得雪,若不然,此番供詞一夜之間,將會張貼於貴國所有州府城牆之上。

後麵就是張桂東寫的供詞。

至於李治十夜一次郎,或者一月一次郎,論欽陵都沒有讓張桂東無聊地去寫。隻寫了他如何受李賢的三千金,如何地用各種眼神擠兌劉審禮與王孝傑。又如何地在李敬玄猶豫不決之時,刻意說幾句話,讓李敬玄終於堅定了出兵的念頭。

還有他前來時,李治如何吩咐他暗中監督青海大軍動向,如何時不時地寫密報回長安稟奏。

這就足夠了。

太子現在生死未卜,而他的仁名不僅是軍中,百姓同樣敬重。事情張揚開來,輕者,李賢要被重重處理,國家無主。有主,李治,然而皇帝身體一年不及一年,天知道那一天來個風寒,就見李世民去了?難道選才能更低的李顯為皇太子?

這是輕的,不僅是李賢,此件事李治責任同樣不小,嚴重的,百姓有可能有激烈的反應,不說沒有可能,看一看黑齒常之等人的舉動。不僅如此,一旦傳出,青海三軍立即嘩變。反正什麼事情都能發生。

整個唐朝,將會置於鼎爐之上,讓大火燒烤!

當然,這樣一寫,李敬玄的責任會變得輕了。但是不是如此?張桂東在鄯州,不是在大拔鬥穀,這麼大的活人,怎麼讓論欽陵綁架走的?以至皇上受辱,被吐蕃的一個大論脅迫。

李敬玄的罪過更大了。

事實不是如此,現在李敬玄失去了對三軍的掌控,說句不好聽的話,若是論欽陵有興趣綁架李敬玄,都有可能得逞。有幾個侍衛忠心地保護他?但這條理由能不能說出來?

一會兒,侍衛回來,還帶著張桂東的侍衛。

稟報了事情的原委,得到了李賢給的錢,還有論欽陵的一筆珠寶玉石,一起運到了長安。論欽陵給的錢,侍衛不知道。李賢給的錢同樣也不知道,隻知道這個太監出手豪闊。皆想不起來,認為是皇帝的親信,手上有錢,很正常的。實際上那有這回事,後宮用費也有節度,看看武則天想修大佛,省了那麼多年的錢,才擠出兩萬緡錢。李治想修上陽宮,還要央求韋弘機從司農卿撥款。

但侍衛不知道,想不起來,就看到張桂東出手豪闊,還娶了一個妻子,收了一個假子,這在唐朝也很正常,張亮得誅,正是因為他收養了五百個假子,做得太過份了。可作為當紅太監,收養一兩假子,倒是很普遍的現象。比如金內侍,就用了他的一個侄子做了他的假子,沒有根了,花錢買幾個妻妾,養幾個假子,心裏麵意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