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猜測得十不離八九!
“皇後想說”李治這數番打擊之下,本來身體不好,腦袋瓜子都堵塞了。
“陛下,你看。”說著將這些金子與玉石混在一起,道:“全是論欽陵送的。”
很想借這個機會,一下子將這個不孝子搬倒,隻要任論欽陵將這份供詞到處張貼,為了平息民怨,就是丈夫想袒護,也必然嚴肅處理這個不孝子。可想了一起,還是忍下去,引發的餘波太嚴重,有可能都會動搖唐朝的基業。而且丈夫在這樣的打擊下,會一病不起。到時候事態的發展,她把握不到。想到了這種傷人傷己的後果,腦海裏立即取消這個念頭。
“你是說?”李治眼睛立即露出光彩。
“陛下,這些財物皆是論欽陵所送,這個狗奴婢必然被論欽陵收買。”武則天違心地說了這一句。
這樣一來,不孝子所扮演的角色立即抹去,論欽陵的威脅也減去。
但是無奈,若不是這樣,二帥是丈夫弄出來的,監軍使是丈夫弄出來的,二王奪嫡又是丈夫弄出來的。弄來弄去,一個大好的太子,弄成生死不明,可以想像民間的議論與憤怒。
“皇後,朕謝了你。”
“陛下,你我之間說什麼謝字?要謝,臣妾還謝陛下對臣妾寵愛啊。”武則天憐惜地拉著他瘦削的手,說道。
“唉,朕追悔莫及,悔不該信那個盾讖啊。不然也不會讓弘兒出征。”
“陛下莫要自責,當初臣妾也是忽信忽疑。不過接到青海戰報後,臣妾已派人在暗中調查。”
這個可是她沒有本事能查到的,起因更是她也想不到的。換狄仁傑來查,同樣也查不出!
“但陛下,這樣還不夠啊。”
“皇後請說。”
“寫一份罪己詔吧。”
這玩意兒不是漢武帝一人寫過,封建帝王經常寫,遇到大敗,寫一個罪己詔自責,我改過自新了。或者遇到大災大害,又下一份罪己詔,上天將災難降於我一人身上吧,勿要使百姓受苦,我愛民了。
很好用。
畢竟出了這麼大事,總得有一個交待,再瞞也瞞不了多久,不公布,青海的消息也能從民間傳來。
“皇後,還是你代朕寫吧,朕心已亂。”
武則天提起筆來,李敬玄等人不放過了,選人不良,任用李敬玄等人前往青海,本想輔助太子建功立業。然一群噬主之臣,竟與太子搶功,不遵太子之命,私自出軍。遇敵又監懼不前,隨後不戰逃竄,使大軍潰敗,太子置於險地。這一來,李治隻是一個用人不當的過失。但那一個皇帝敢保證,用人沒有出現過失誤?
然後又寫了張桂東作為監軍使,不顧皇帝厚愛,竟然受吐蕃人的賄賂,挑唆諸將。被朝廷查知後,立即投奔吐蕃。這一說,無論以後張桂東寫下一千份供詞,相信的百姓也不會多。而且大理寺確實搜出了大量的財產,金錠可以說是李賢送的,可那些珠寶與玉石作何解釋?
輕輕地,就將論欽陵帶來的危機化解。
寫完了,讀了一遍。
李治揮了揮手,無力地說道:“就這樣吧。”
“陛下,還不行啊。”
“皇後想說什麼?”
“李敬玄等人必須要查問,可派何人前去?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李敬玄等人會胡亂說話,到時候又要起很多風聲。”
“皇後,你認為何人去為妥?”
這個人先不大好找,嘴風要嚴,還要識大體,還要資曆深,職位高,否則彈壓不了李敬玄。
“臣妾不敢作主,還是陛下選一人選。”
李治沉思了一下,道:“隻有兩人適合,一是戴至德,二是張文瓘。皇後,你看何人適合?”
“戴至德吧。”張文瓘擔任大理寺卿多年,用法持平,囚犯皆不稱冤,不僅是持平二字,斷案也有能力的。但此行最好越糊塗了結越好,清楚了反而引起種種弊端。
於是宣戴至德謹見,所有戰報,以及罪己詔給他看了一遍。
戴至德大驚失色,說道:“陛下,此等大事,為何隱瞞至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