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輕重(1 / 3)

懷中一張大單,但不說服父母親與這幾個宰相,金銀不能成為準貨幣之一,那麼隻能在各個櫃坊閱現。本來從大食倭國南海天竺各國得到了許多金銀,對價格衝擊很大了。再加上這張大單的衝擊,金銀價能泛濫成災,甚至引起災難。依然會獲利,可十分小,一小又有許多人反對,這項交易就不得不流產。

所以準備了這個簡易天平,有一個直觀的說服力。

天平擺在桌子上,砝碼也拿了出來。指著天平兩端說道:“東邊這個方向是對我朝有利的,西邊這個方向是對我朝沒有利的。各位先看,一旦如我此策去做,會有什麼樣的利弊。先看對偏遠地區的衝擊,越是偏遠地區,越是不能很好的完成貢稅,比如南詔等地,隻是象樣的征繳一些貢品,算是臣服了。但我朝呢,回報卻是許多財物,麵積與人口是臣服,可朝廷不僅沒有謀得利益,相反是付出。隻付出沒有回報,隻好鬆懈的管理,維持表麵上的臣服。但這些地區百姓有沒有過好呢?沒有。中央政權羈縻,先進的模式沒有帶過去,生產方式落後,因為沒有征稅,沒有直係的管理,與大漠一樣,讓頭係管理族人,酋首在地方上力量越來越強大,強大到一定時候,就會有野心產生,中央王朝又不得不派出大軍征繳。甚至長久下去,產生嚴重的隔閡,中央王朝強大時,不存在問題,但不可能永遠強大,一旦稍作衰落,不僅是南詔、交趾等地皆會相繼反叛,反過來又加繼了中央王朝的衰落。實施金銀製,可以有限的征一些稅務,有了收益,朝廷就會有相關的回報。弊端是當地一些酋首的不滿,以及官吏減少了貪墨。可是有了回報後,造福於百姓,朝廷對百姓更有凝聚力。因為有了收益,朝中不會有輕視,就會強化這些地區的治理,包括教育禮製,更容易同化。暫時頭人的不滿,卻能換回長久的融為一體,最後與中原無異。”

有許多原因,但李威說得也是原因之一。

說著,將砝碼擺在兩邊托盤上,天平的杠開始向有益的方向傾斜。

“再看次邊遠地區,對此,朝廷一直征稅的,因為運輸不便,稅務不得減輕,比如嶺南與劍南中南部地區,江南道的西南地區。百姓依然感到生活艱難。實施了金銀製後,運輸輕便,百姓負擔輕,朝廷收益反而在加重。羈縻地區可以先不議,但對這些地區,就會立即給朝廷,給當地百姓帶來很大的益處。”不過這一條也不容易,要必須將各地的布帛糧食勞役折算成金銀鈾來計算,再用錢來代替租庸調製。實際上這就是一條鞭法的雛形,這一點李威卻是沒有想到的。他隻想著好處與壞處,是否方便,也不是全部一條鞭法,對於水運方便的地區,依然是租庸調製,北方與關中缺糧,沒有南方的糧食供給,北方將會出現更大的混亂。因此,這是局部地區的一條鞭法,而不是整個唐朝。

還有就是剛才所說的各個櫃坊主的利益,沒有必要再說了,又說道:“自我朝立國以來,實施的是租庸調製,這是因地製宜之策。納稅人的主體是農民,農民的所出是農桑,外部環境因為缺少現錢,包括銅幣,僅少許的銅幣,市場上都不夠流通,況且征稅納稅。但看一看結果?糧食保存的時間短,隻有幾年,布帛也不過幾十年,又占體積,運輸不便,浪費嚴重。甚至為了減少損失,不得不頒發一些法令,使錢向兩京回歸,這樣一來,又損害了平民百姓的利益。百姓的利益是國家根本所在,百姓安國家安,百姓亂國家亂,我不用多作解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關中等地多是旱地,糧食產量入不敷出,所以必須要江南淮南以及河南東部濟水地區百姓的供給。作為各道地理位置,河北河東關中隴右劍南與河南中西部地區,擔負著國家士兵的主要來源,兩準、濟水與江南、山南地區兵役負擔不重,也可以以此來彌補。可事實是不是這樣?”

這又是一個尖銳的問題,不是一個金銀作為準貨幣能解決的,可能改善。繼續說道:“不是。為了平衡,江南地區百姓稅務並不少,又讓大戶人家擔任船舶與運費,減少對平民百姓的剝削。用意是好的。不然將這些船動與人力的成本計算在內,糧食從江南到關中將是一個驚人的天價。可是大戶人家真的甘心?逃避稅務,其一,將這些負擔往平民百姓頭上加壓,減輕稅務,其二。我說的這一條,各位應當心知肚明。江南地區百姓看似少了兵役,負擔卻十分沉重。再看關中與邊境地區,以江南兩準百姓供養,但國家稅務入不敷出,並沒有減少,地少地薄,國家承平已久,百姓生活一年不如一年,還要承擔沉重的兵役。偏遠地區實施金銀貢稅體係,無疑增加了國家的收入,國家收入增加,就減少了對百姓的剝削程度。而且金銀又容易保存運輸,損耗也很少。可又有一個前提,必須有大量的金銀,一個穩定的兌算機製。金銀數量解決了。”

說著掏出了大單,又道:“但必須讓它流通起來,不能從百姓身上流通,會造成嚴重的混亂,所以從稅務上收回朝廷,又從薪俸上流回去,一個流退的過程,就是得到認可的過程,自上而下梳理,讓百姓漸漸承認與認識。一流通,就能將兌換價位定落下來。一定落下來,更加能促進流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發展的過程。”

可是眾人皆不吭聲,眼睛一個個盯著這張紙。

這份大單讓李威感到驚歎,況且是這些人。首先是心黑程度,比如火藥在改進之下,一個十斤重的火藥造價下降到一百多文,但在上麵卻是一兩銀子一包火藥。

但要包送到倭國。

就是這樣,利潤也是驚人的,一兩銀子因為金銀係統的下跌,現在洛陽隻能換到一千文錢,不過一旦詔書下達,流通起來,價格必須上揚,所以李威調整為一千兩百文錢,是一個合理的價位。

造成這一結果,是倭國人看到它的威力,卻不知道它的實際造價,二也是多次用金銀價格下跌來打壓,結果賣成了天價。

其次李威也疏忽了倭人的金銀產量與儲藏量,再加上皇權得到加強,對先進武器的渴望,以及對大陸的向往,與大海人的野心勃勃,造成這份訂單數量巨大無比。全部用金銀作計算單位購買的,倭人算盤打得好,金銀一多,必然價位下跌,再說倭國除了金銀,又有什麼可以交易的?所以這份訂單的總額達到了四百六十萬兩銀子。這是起初的第一筆訂單,有可能是最重的訂單,但一旦交戰開始,後麵唐朝暗中搞平衡之術,戰爭規模增加,必然有新的訂單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