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榮譽即吾命(1 / 3)

李治奇怪地問道:“你們幾個人怎麼啦?”

小五自幼對這個小女兒寵愛無比,失態很正常。可劉仁軌、裴行儉與狄仁傑為什麼也失了態?

吐蕃人的要求不過份。那個溫柔嫻雅,不當真,不過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吐蕃想求親是情理之中。不成罷了,一成,那個小太後更有話語權。自己的女兒也到了及笄之年,一家養女百家求,很正常啊。大不了不同意就是。

當然,這幾個人沒有一個能回答真正的原因。

然而也是非常之人,首先裴行儉第一個醒悟過來,衝李威擠了一個眼色。

別當真。

胡人蕃人不守中原禮製,有時候婚姻喜歡胡來,但沒祿氏自小就喜歡漢家文化,這個禮節還是知道的,和親可以,但不會與小公主和親,這兩人是什麼關係?

這樣說,是以進為退。就象是做生意,價碼先開得高高的,才能有還價的空間。

李威也漸漸回過神,心中依然有氣,道:“胡鬧,胡鬧!你們那個讚普別的人不說,會有八”

忍了回去,沒祿氏虛報歲數,不僅是為了加重求親的可能,還有一個用意,怕自己父親有什麼胡思亂想。哦,吐蕃讚普小啊,才兩三歲,正好大用兵。很難說的,包括東突厥暴亂,父親已經開始指手劃腳了。

突然靈機一動,說道:“也不巧,前幾天,小公主為了替父皇還願,出家為女道,號太平。讓諸位失望”

李治點了一下頭,兒子這招好,直接拒絕不妥,但出了家,這門親事肯定不能達成了,他也不想最痛愛的女兒嫁到吐蕃受罪。附和道:“正是。雖然你們太後是好意,來晚了一步。”

手向後拖了拖,隔著簾子,在武則天腿上掐了一下,武則天會意,對身邊太監低語了兩聲,太監立即下去,兒子這麼說了,可很好查的,說出家為道,得有一個道觀。所以得立即去布置,成為定局,吐蕃人也就沒有怨懟的話可說了。

經過這一停頓,李威怒氣漸解。

然後就看到這一手胡鬧的微妙

眼前不由地浮現出與沒祿氏的一次次見麵。在姚州,還很小,智慧沒有成長起來,那一天站在茶花下麵,說了一些話,自己心中覺得十分好笑。第二次是在長安,又見了麵。稍稍成長起來,依然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換作現在的沒祿氏,說不定那次就讓她得逞心願,與唐朝合作。後來到了青海,智慧並不比自己遑讓多少,甚至有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許現在又成長了一步。

不由地又想到在瑪多城外,那個昏蒙的月色中,她將大紅的披風係在自己身上的畫麵。

不知道她在邏些城,又變成了什麼樣子,將來是友是敵,難以分清,居然生起一份牽掛。

但與沒祿氏好,還是與母親好,最大的好處,從她們身上能學到許多東西比如這次沒祿氏對各人心理的揣摩。

正在想著,論塞調傍又說道:“若是小公主出家,能不能再選一個公主。”

這是退而求次。你親生的女兒舍不得,可能從宗室子女中挑選一個,就象文成公主那樣,搭成和親,那麼沒祿氏與親唐的大臣貴族們,同樣有了話語權。

大約這是沒祿氏心中最想要的,並且做了許多布置,可是李威也不會同意。沒祿氏喜歡漢家文化是不假,但終是羊同沒廬部的小公主,喜歡不精通,讓自己兒子與小妹成親,不會胡來。可後者,卻不會有那麼顧忌。

然而行不行?唐朝明文規定,同姓不能成親,這個同姓不一定是所有姓李的,隴西李家、趙州李家與皇室就不是一姓。可就是這樣,平時也有所顧忌,就象唐高祖的幾個女兒,有嫁給崔家的,有嫁給鄭家,有嫁給裴家的,但有沒有公主嫁給兩個李家的?

除非沒祿氏這個兒子身份永遠保密,否則一旦揭曉,皇家顏麵何在?

立即打斷論塞調傍的話,說道:“你們讚普年幼,是學習成長時期,談論婚嫁,尚且過早。不過此次你們帶著誠意而來,我也很讚許。過幾天,我們會商議一下,擇出使者,前往邏些城替你們吐蕃讚普吊唁,並且會帶十萬冊佛教經義,以彰你們吐蕃太後弘揚佛法美意。不僅如此,既然你們太後喜歡漢家文化,另外刊印《論語》《禮經》《詩經》《孟子》《周禮》《禮儀》《字林》《老子》各一萬冊,饋贈於你們吐蕃。同時從國庫裏撥出五千金,用作興修寺廟,弘揚佛法。以及一些布帛瓷器茶葉。至於和親”

對和親,李威很反對,不過這次性質不同,是自己的兒子,作為父親,也要管的。況且,他心中還有一個夢想,等到誅殺噶爾家族後,看能不能利用一些手段,將這母子二人接到長安來居住。也能一家團圓。就是不能,也要一步步地稀釋讚普的血脈。

於是說道:“再過幾年,等他稍長幾歲,我會擇一名相貌出眾,品德賢淑的公主,與你們吐蕃和親。但現在不行,年太少,恐有非議。”

隻能學王昭君,到時在異姓人家挑一名好女子出來,冒充公主下嫁。

“可”

“我不會打逛語,至於什麼原因,我會寫一封信,給你們家太後解釋,勿得多言。”

“是”論塞調傍隻好應喏。沒有想像的好,可得到了那麼多書,又有一些金帛,同時派出使者前往吐蕃吊唁慶賀,還有一個將來的和親承諾,比自己預期的最壞結果要好。

“你們遠路而來,也很辛苦,先下去休息吧。”

“喏。”

也許對李治不尊重,可對李威,皆有些心寒,立即退了下去。

郭正一道:“陛下,似乎沒有必要”

李威隻是看著他,連一個解釋也沒有。沒祿氏打那麼遠過來示好,沒有談西域與青海的事,也沒有立即允諾和親,再不付出重利,沒祿氏沒法向吐蕃交待。

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李威沒有說。在論欽陵帶動下,吐蕃人尚武成為一種風氣,所以士兵凶悍。所以拿出一筆巨款,修寺廟,送書籍。書這時候成本下降,可仍然是毛筆寫的小楷鑄成的銅活字,一張紙印不了多少字。紙張油墨成本也比後世高,還有落後的排版方式,比如一本薄薄的《論語》小冊子,後世十塊錢用不了就可以買來了,但這時候,沒有四五十文錢拿不下來。隻能說比原來的雕版印刷與手工抄寫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