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群使者也在聽。
他們想法倒沒有李威那麼複雜,西突厥數次叛亂,僅是肢解了罪盔禍首,也不算嚴重的處分。象何國的使者,甚至還不喜歡李威對觸瑟羅的溫言軟語,心中盼望唐朝出台更嚴厲的措施。
造成這種思想的差異,正是地緣關係。
唐朝離得遠,西突厥都不能稱為完全占領,況且更遙遠的河中。他們最關心的是唐朝軍隊是否強大,不強大,就無法戰勝大食。另外關心的是唐朝皇帝的態度,以前唐朝兩任皇帝對河中態度僅是羈縻,羈縻了,不拿一針一線了,也沒有派駐一兵一卒了。這也不是河地地區各國所想看到的。
但聽得很仔細。
唐朝皇帝與五姓爭執到現在,既然是作為使者,並且是謹見大唐的皇帝,就沒有一個是差的。也聽明白了,唐朝想在碎葉川移民,五姓卻不同意。為什麼要移民,是將重心想放在西域,五姓主動權會喪失,自然不會同意。但對河中地區卻是一件好事兒。
唐朝重心轉移到碎葉城,這裏離河中地區又能有多遠?
一個個伏下乞求。
“你們起來,我自東都出發前,就與幾位相公商討過你們河中。想要幫助,必須駐紮一支軍隊。”
“陛下,我們會熱烈歡迎,”溫苟同興奮地說道:“隻要大唐天朝派駐軍隊,我們各國會主動提供貴國糧草。”
“溫大使,不是你所想的那麼簡單,想幫助你們,必須與大食對抗。大食不是小國家,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軍隊駐紮得少,不起作用。駐紮得多,你們負擔沉重。不僅是糧食,還有武器、盔甲、輜重、傷藥以及士兵的撫恤獎勵。這是不切實際的。就是你們暫時同意,以後矛盾眾多,百姓不服,有可能會造成更多不好的事情發生。因此,有了第二策。我們唐朝軍隊以碎葉城為中心,隨時側應你們河中。平時派一些將領訓練你們的將士。剛才一戰你們也看到了,縱然我們軍隊不若咽麵人勇敢,最後戰果會不會勝利?這有一個方略。再將你們各國組織起來,組成一個鬆散的聯盟,共同抗擊大食入侵。真不行,我們唐朝軍隊自碎葉城出發,與你們聯手,幾次打擊之後,大食人隻能望洋興歎。況且他們西邊還要與拜占庭人作戰。”
“這個主意好啊,”石國使者石中信撫手稱讚。
石國在大後方,希望唐朝支持,可一旦唐朝派駐重軍進入河中地區,心中還是有些猶豫不決的。特別是石中信,是石國的老貴族(石是石國王姓,後來突厥人入住,石姓變成了石國貴族之姓。但多數河中國家,包括史國、曹國、何國,皆姓昭武,所以唐朝人稱為昭武九姓。)
“是好啊,但沒有了士兵傷亡,沒有了武器損耗?”李威譏諷地問道。
一切費用還不會少,照就,隻是換在碎葉城,能減少矛盾與紛爭。後麵一句話還沒有問出來,你們河中地區想什麼都不出,就擁有唐朝的庇護,這世上有沒有這樣的好事?
要麼就是臣服,這個臣服,李威能不能看得中?
不等這些使者思索,李威直接開門見山說了出來:“所以,當初我與幾位相公的意見是,各國按照國家地域大小、百姓多少、富裕程度分成六個等分。比如康國劃為第一等,石國劃為第二等,安國西曹劃為第四等,東曹等國劃為第四等,小史國東米國劃為第五等,更小的國家與部族劃為第六等。擁兵三百以下者忽略不計,隻要派出士兵相助即可。第一等一年交納三千兩銀子,第二等交納兩千五百兩銀子,依此類推,第六等一年隻需交納五百兩銀子。這樣就有足夠的費用,維持唐朝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兼管你們河中的安危。”
不算過份的做法。
西域是羈縻政策,然而時叛時複,唐朝不得不派出了一些駐軍。也征收糧稅,不是以銀子形式征收的,而是以糧食牲畜形式征納。這個稅務也很輕,幾乎忽略不計。但有時候官員做得不好,也是造成西域各部不服的原因之一。此次李威來到西域,也打算將稅務數額準確定落下來,省得以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給官員魚肉的機會。
河中幾乎是現在中亞最富裕的國家。物產豐美,氣候濕潤,盛產金銀,甚至有的國家還產水晶、寶石與美玉。富裕到什麼地步,河中有一個傳言,安國太後兵敗逃跑,丟掉了一隻鞋子,讓大食人撿到了,結果它價值幾萬銀幣。李威聽了後很愕然,常常想這隻鞋子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