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沒有你們帶頭,他們有沒有這個膽量?”
是偏激之言,沒有這些世家,各個地主與權貴吞並起來,同樣很惡劣。可這種情況沒有發生,並沒有人知道。相對而言,他們的號召力更大。李家的人又無言了。
“朕很生氣,你們退吧。”李威揮了一下手,讓他們退下。
看了一出現場表演的狼吞大戲,發了一頓牢騷,皇帝這是啥意思啊?
都想不明白。
幾個與鄭家交好的人,來到鄭連叔麵前,問道:“前幾天你進了一趟皇宮,陛下與你說了什麼?”
得弄懂皇帝的意思,是不敢向所有望門動手,然而也如皇上所言,若隻是抓住其中十幾個惡劣的家族下手,朝廷未必沒有這個膽量。
鄭連叔心裏麵折服,想到,果然被皇上猜中了,這些人要詢問。
支支吾吾的說道:“你們不要將皇上想得太惡劣,皇帝心中一直很想雙贏的。他與我做過交談,一是人,都需要佃戶部曲,這才能為我們謀利。二是地,沒有地就沒有更多財富,養活不了更多的人。三就是錢帛,這些皇帝都有辦法替我們解決。然而不是目前的做法。隻有將各家的中原佃農與部曲解放出來,這些是中國的根,與主體,讓他們有一條活路,社會矛盾才不會激化,國家立國才能更長久。另外北方一直沒有平安過,陛下想設六鎮。還有,就是興辦學校的事,改良一些稅種,甚至兩級科舉。陛下給我們想了一條出路,與換解的方法,就象在西域與諸族換地一樣,將這些革新帶給我們的傷害,減少或者換回來。可就怕我們心太大,不能滿足。而我們一些表現,讓他對這種疑心加重。”
“那陛下用什麼方法換回來?”
“這個我就不大清楚了。”
很快鄭連叔的話,就傳到所有人的耳朵裏麵。
其實中間有一些部族,並不是漢族人,比如有許多漢化的鮮卑貴族,一些昭武九姓的大族,一些來自西羌的蕃人種族。可成為唐朝的名門,已經全麵的漢化,並沒有將自己不當作一個中國人看待。甚至若是黨項人漢化成功後,不久,也必將有三四大姓出現。
李威的中外之分,他們不反感,相反,被邀請過來,參加幾乎可以決出唐朝未來命運的大會,感到很榮幸。
但無論那一家,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利益。
鄭連叔說得很輕淡,也能理解,他的女兒在後宮是重要的妃子,他的侄甥,將是未來帝國繼承人有力的競爭者,就憑這一點,也能豁出去了。
可是不是如此輕淡?
有的很早就看到了,比如推廣興學,關中與河南就在推廣了,這一旦推廣到全國,所有貧困子女都能享受到知識與教育,有了知識就有了力量,將是對所有權貴豪門的削弱。當然,作為帝國來說,緩解了社會壓力。至於能不能愚民,真沒有多少人有這眼光想過,就是想過,同樣也可以用教育來愚民。在李威記憶裏,印象很深刻的。
甚至可以愚到知識分子為壓迫者辨護的地步。
國家也需要穩定,動輒造反有理的學問,可不能普遍發揚光大,那是自掘墳墓,對大家都沒有好處。所以狄仁傑說儒學是國家根本所在,不能動。現在還是封建主義社會的巔峰時期,並沒有發展到資本主義到來的時候。
這一條,就牽涉到利益的爭執。
兩級科舉,對山東江南名門影響不大,可削弱了門蔭權貴的特權。國子監裏麵招收的多是這一群體的學生,一旦推廣到全國科舉,國子監的優勢漸漸喪失。
對帝國更有好處,大家都有了盼頭,都有了做高官的機會。那麼再也不能埋怨朝廷,隻能說自己沒有努力。這些精英將會真正拜伏於帝國腳下,沒有了這些精英加入,縱然有亂,也不會強大。比如瓦崗義軍,若是沒有李密的加入,瓦崗寨會發展到那麼大的聲勢?
這就是精英的作用。
也有利益的爭執。
解放佃戶部曲,是指中原人,可沒有中原人作為佃農與部曲,全部用外夷與外胡的部曲,自己放不放心?並且帝國似乎有了這種力量,財政緩解,可以安頓,漸漸也挪出了更多的土地,讓他們有地可耕。然而自己這個群體怎麼辦?
比如六鎮,那麼苦寒的地方,不可能調撥佃農過去的,就是佃農也不會情願,隻能從各州縣調去大量生活在社會低層的部曲,這些人有了人身自由,有了地,有了一些補助,六鎮苦一點,還是樂意過去的。
這就要從自己這群人身上強行抽出部曲,並且還是馬上就要進行的。
至於稅務的革新,帝國稅務缺陷,誰不知道?一個租庸調製,是以丁為納稅主體的,對自己這些大戶,十分有利。況且還有免稅製,更有利。
想革新,無非從這兩點著手。
豈隻牽涉到點滴的利益,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