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業可以因此與眾不同
創新是企業的第一生存法則。一個新產品的誕生或許僅僅源於一個靈感——一個足以讓你脫穎而出的想法。這一想法滿足甚至是創造了一種需求,於是你的企業因此蓬勃而生。蘋果是很多企業界人士頂禮膜拜的偶像,究根溯源,創新被蘋果珍視為生命。從1977年的第一台計算機,到1984年的第一台有鼠標的麥金托什機,再到2001年的iPod播放器,直至2007年在美國上市的iPhone手機,蘋果的30年是創新的30年。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蘋果一路創新的30年是改變了地球上人們生活方式的30年。
塑造企業的斯巴達精神。企業要想到達成功的彼岸,僅有好的創意與想法是不夠的,必須經曆一個漫長而又艱險的旅程,其中最關鍵的是好的執行力,而執行力的關鍵是紀律。斯巴達在兩千多年前的希臘戰爭中能夠成就輝煌,離不開它那支以紀律嚴明而著稱於世的精銳軍隊。華為也是一個範例。軍人出身的任正非憑借一部《華為基本法》把企業鍛造成了一支鐵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成為讓朗訊、思科這樣的老牌正規軍也不得不正視並尊重的對手。以重視紀律為核心的斯巴達精神無疑大大提升了華為的戰鬥力,也使它獲得了“正在改寫全球電信業的生存法則”的讚譽。
學會運用知識管理。在當今被企業界日漸推崇的知識管理指的是組織為實現自身所擁有的知識的最大效益而采取的一係列有組織、有紀律的行為。人類的知識通常被劃分為內在知識(認識者所知道的東西,包括經驗和見解等)和外在知識(存在於人工製品中,如文件或音像等)。知識管理的重點就在於如何實現知識從內在到外在形式的轉化。當企業的員工參與到其中,每個人的知識就可以明確表述出來,達到企業實現內部知識共享的目的。千萬不要輕視這種知識整合和內化的過程,它對企業資源使用的最大化和效率提升有著明顯的助推作用。舉施樂公司的一個例子:一位在巴西的施樂服務代表將維修中遇到的一個難題提交到內部交流平台,他遠在加拿大的一位同事提供了曾遇到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案,使原本一個預估需要耗資4萬美元維修費用的問題僅用了90美分就徹底解決了。從這個例子中不難看出,知識管理是需要借助工具的。目前市場上這種類型的商業產品也正在大行其道,如Lotus Sametime和Microsoft NetMeeting等。
靜水才可以流深。若沒有足夠的定力,在當今這個極度浮躁和喧囂的年代,要做一泓靜水是何其難也!但擁有宏圖大誌的企業追求的不應是曇花一現式的成功,要想持續贏得未來最終比拚的還是耐力。這就需要以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學會“留白”和具備反省的能力。任世事滄桑變幻,始終保有一顆自信而敏感的心靈,就似那一灣剔除盡喧嘩的靜水。堪稱智者的沃倫·巴菲特身上明顯帶有這一印記。他謹慎、嚴謹、理性,始終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即使是在網絡股如日中天的時候他也絕不涉足。事實上,他的成功源於他發現了資本主義的真諦——冷酷而公平。而在這背後,是靜水般深不可測的內心賦予了他這種超乎尋常的能力。
凡此種種,或許並不能使你的企業從激烈搏殺的商業紅海裏贏得多麼遼闊的蔚藍,但足以讓紅海泛藍。你的企業至少可以從此變得與眾不同!
《卓越管理》2007年7月
北京奧運,你準備好了嗎?
40億人,約占地球總人口的2/3,將在同一個時間段關注一項賽事,唯有奧運會有這樣的魔力,她的巨大影響力無與倫比!
一年後的今天,第29屆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我們的北京舉辦,空前的商業機會橫亙於眼前,作為東道主企業,你準備好了嗎?
自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取得了極大的商業成功以來,奧運經濟如火如荼,不僅成就了舉辦國的經濟振興與繁榮,並且讓一大批企業品牌因此驚豔世界。以韓國三星為例,通過聯姻1988年漢城奧運會,三星一飛衝天,漸至成長為世界級品牌。中國的企業也同樣有機會取得甚至超越三星式的成功,因為奧運會確實給企業提供了一夜成名的機會。請看這樣一組數據:
據公開預測數據,2008年奧運前後來北京的遊客總數將在460萬~480萬人之間;有近4000家境外媒體來北京報道奧運盛況;全球將有超過40億人通過電視屏幕觀看奧運節目;整個奧運經濟帶來的商機將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
近水樓台先得月,中國企業無疑將當仁不讓地成為2008奧運經濟蛋糕上的大快朵頤者。可要緊的是我們如何下口?最終又能吃到多少?
對奧運讚助企業而言,雖然占據了奧運營銷的製高點,但前有強敵,同行業國際知名品牌在借助大型國際賽事上推廣自己經驗老到,如中國銀行之於VISA,稍不留神,被別人搶了風頭也未可知;後有悍兵,同行業國內強力競爭者可不肯被對手拉開距離,如伊利之於蒙牛、搜狐之於新浪,一場遭遇戰在所難免。除去外部競爭因素之外,即便是同為讚助商,也會因為各自的功夫深淺,呈現迥然不同的結果。可喜的是,我們已經看到部分企業利用自己的奧運讚助商身份在市場上頻頻發力:如青島啤酒聯合中央電視台推出的向世界推薦中國名城的“傾國傾城”,伊利覆蓋全國660個城鎮、近2000個社區的“伊利奧運健康中國行”,聯想推出的“奧運聯想千縣行”等活動,均已取得了熱身的效果,勢必會為它們在即將到來的與競爭者的短兵相接中占據上風。
但奧運商機絕非讚助商能夠獨享,非奧運讚助企業甚至個人也依然存在著許多機會。如在翻譯市場,特別是體育專業翻譯市場人才奇缺:據一份報告指出,北京奧運會期間需1萬名體育專業翻譯,但全國擅此道者不足4000人,缺口甚巨。這就給相關培訓企業閃開了空當。網絡在線服務也大有可為,如在線旅遊服務、在線禮品交易等。提到奧運商機,奧運特許商品絕對是蛋糕上的奶油,自然被許多人覬覦。據預測,2008年奧運會特許經營商品及讚助收入有望達到5億美元。一個好消息是,2008年個人也可以參與奧運特許商品的經營,就看你如何抓住這個在身邊的機會。另外,物流、保險以及證券市場也都有無限商機等待你去挖掘,需要的隻是你是否擁有一雙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