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拜入崆峒(1 / 2)

崆峒山位於甘肅平涼,自古聞名於世,山脈峰巒雄峙,危崖聳立,幽壑縱橫,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嶺鬱蔥,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韻。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

更為有名的是山上的修仙門派-----崆峒派。

相傳,上古闡教十二金仙之首廣成子雲遊四方,路經崆峒,一眼便看出此山鍾靈奇秀,聚天地靈氣,是一絕好之地。便在此開宗立派,傳下道統後不久就飛升而去,此派曆經幾千年傳承,能人異士輩出,雖無昆侖蜀山之執天下道門牛耳,然實力不凡,隻是人多不知。

崆峒派十年一次大開山門,招收有緣弟子。這天正是入門測試大殿之日,山門外麵積達兩百畝的大廣場上,人來人往,擠得滿滿當當的。這其中,更有不少小商小販趁機做生意,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繁華異常。廣場的盡頭處,擺著十個大香爐,每個香爐後有一金筒,旁有一長案,案前麵都排著一條長龍,一直排到廣場外,足有數千人之多。

遠遠還有人不斷趕來,其中有一年輕遊方郎中,姓王名子楓,其母早喪,其父也是一遊醫,於他十四那年上山采藥不慎失足墜崖摔死了,幸得從小識字學醫,已入醫道之門,便子承父業幹起了郎中,因年齡小,人多不信,遂遊曆四方,嚐盡世間百態,如此六年,見識大漲,醫術大成,更傾慕神仙之逍遙自在,偶然探聽到崆峒收徒在即,便前來碰碰運氣。

王子楓不急不慢前來加入其中一條長龍中,他的前麵,是一個穿著華麗綢緞、手裏搖著折扇、滿身珠光寶氣的貴公子。他的後麵,則是一個穿著邋遢、眼圈內陷、卻偏偏要裝出一付無比清高樣的秀才。隊伍行進得相當慢,整整一個時辰,才向前移動了上百米左右,直到日已正午的時候,總算擠到了長案前。案前坐著幾個穿著灰色道袍的道士,一個個忙得連汗水都來不及擦。

一個正提筆奮寫的灰衣道士連頭都沒有抬起,漫不經心地問道:“姓名?”

“姓王,名子楓。”

在一個大大的賬本上寫下了王子楓三個大字後,那個道士朝旁邊指了指:“去吧,給香爐上柱香,一切都看天意了。”

王子楓依言上香後,隻見香爐後金筒飛起,從中飛出一簽,上寫:“風自崆峒起,中。”子楓不由大喜,旁邊一名道士過來,說道:“這位師弟,貧道清源,以後大家就是同門,且隨我來。”

到了一間十分普通的廂房,前後都有窗戶,透過窗戶能看見外麵蔥綠的花草。屋裏的擺設十分簡單,陽麵的窗台下放了一張長幾,上麵有一盞油燈和一本已經翻得卷邊的道德經。旁邊還有一隻青瓷茶壺和三個茶杯,床上疊了兩床藍色的細棉布被褥。

“師弟此地以後就是你的房間了,明日師門長輩將在大殿收徒,到時我再來帶你去,今日先休息休息,我先去接引其他人。”

“師兄慢走。”王子楓送走清源,不再理外麵喧鬧,拿起了桌上的道德經翻看了一會,不知不覺迷迷糊糊睡了過去。

次日清晨,王子楓洗漱完畢用過早膳後和其他新入的同門一起,共三十三人,隨著清源,來到真正的崆峒洞天,遠遠的看見一片雲霧之間立著一棟高大恢宏的殿宇。再往近處走些更可聽見鶴舞仙音,雲蒸霞蔚,神光靈覺,天風元化之景。來到大殿前麵,隻見上書“太和”二字,站在那十丈餘的通天巨柱下麵,更能體會這大殿的氣勢宏大。那太和宮背後似有萬千神光,七彩祥瑞,大殿周圍時有雲霧如龍騰之形環繞其外,片片鱗甲纖毫必見,更有陣陣嘶吼,竟如真龍一般。仙家手段果是不凡,看得王子楓心曠神怡。

殿前是一片極巨大的廣場,地麵皆是白玉鋪成,晶瑩剔透之間更以黃金鑲邊契合緊密。遠一望去金光銀亮,但凡何處有光皆可以此反射,恍惚之間仿佛踏光而行。廣場中間放了一座巨大的青銅元鼎,左右高聳兩根巨大的華表,直入雲際。

殿前台階之上,隻見三個藍袍老道士寶相莊嚴,中間是崆峒掌門玄空道長,左右兩旁分別是執法長老玄清道長,傳法長老玄明道長,其後站列著十二個普通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