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算比較簡單,筍哥兒能跟上課程,但兩三個月過去,期中考試過去,課程逐漸變得比較難,筍哥兒就有點跟不上了。
尤其是一些成語,古文化,還有作詩、作文章,跟古代文化有關的,筍哥兒幾乎是兩眼一抹黑。
拿到草莓千層,筍哥兒很高興,頂著兩個黑眼圈開心的吃。
柳爻卿看了眼有點忍俊不禁道:“筍哥兒也別太著急了,實在不行你多選一些選修課,毛筆字、書畫欣賞等等,也足夠的。這些作詩有關的必修課,我都應付不過來。”
大秦對古代傳統文化保護的相當好,幾百上千年傳承下來,這些文化一直都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留下來的都是好東西,所以……都是必修課。
從小學開始,就強製被古詩、古文,等到中學,就要學會解析這些古詩、古文,等到大學,就得學會自己創造了。
曾經有教育學家呼籲過,認為對於現代文化來說,這些東西隻需要了解,完全沒必要強製學習,想要廢除大學裏的相關課程。
然而很快被其他人噴了回去,“古代生活環境並不是很好,他們都能不斷學習,憑什麼我們吃的好穿的好,學習能力卻落後了?”
最初不是人人都能念書,隻是識字而已,不過慢慢的,農戶家的孩子也開始念書,曆史上出過許多名臣和驚才絕豔的才子。
這些一直都是大秦引以為傲的存在,就算是現代,也有這樣的人物出現,曾經還去國際場合演講過,帶起一陣的學習古文風潮。
曾經也有人問過柳爻卿,這類相關課程要不要廢除。
他當時的回答是:“不該廢除,至少現在不應該。”
大學課程雖然嚴格,但真要是沒這方麵的天賦,學校也不會為難。對於學生的課程,學校方麵並沒有硬性規定,很是靈活。
吃完了草莓千層,筍哥兒開始喃喃自語的背古詩了。
“筍哥兒,不要死記硬背,要學會聯想,了解那時候的環境,這樣等你自己寫的時候,這種感覺會不知不覺的幫助你。”柳爻卿忍不住指點,“像這首,是何碩的千古絕句。”
“當年何碩是專門研究學問的大學士,在讀書人中聲望很高,跟皇帝的關係也不錯。而他比較接地氣,經常去一些村裏看看,體驗生活,寫出來的詩句大部分都跟這個有關。這首詩是何碩感慨有戶人家沒有漢子,孩子都是哥兒,下地幹活太辛苦的事情。”
哥兒天生纖細,力氣也小,當然這隻是說的大部分哥兒,也有的哥兒天生力大無窮,比漢子的力氣都大,但這隻是小部分人。
明白語境之後,筍哥兒果然理解的快,背地也快了。
而關於這首詩,其實還有後續的。
野史記載,當年何碩感慨完這件事,因為寫出來的詩句朗朗上口,而且是關於民生的,那時候的書生就喜歡關注民生刷存在感,於是就緊跟著也寫了詩,隻是名氣不如何碩而已。
網上還有一些相關調侃,有些探索曆史的綜藝節目也喜歡說這件事,專家們總喜歡說說何碩在當時應當就是大明星。
大明星做了什麼,小明星和粉絲們總喜歡模仿,於是就出現了這一係列的詩句。
而詩句所表述的內容,能讓現代人更好的了解當時的境況,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
再加上史記、野史,以及當時傳下來的文章等等,大家便能推測出當時的真正的曆史環境麵貌。
何碩詩裏描寫的是一家窮苦夫妻,生出來的孩子全都是哥兒,每天下地幹活都很辛苦 ,哥兒們力氣小,天天蹲在地裏,曬得黑瘦黑瘦的,幹的活卻又不多。
後來便有書生緊跟著作詩,文采和名氣自然比不上何碩,但是那場麵卻十分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