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錯過的愛情6(3 / 3)

假期結束以後,他開始恢複了工作常態。我則處於被忽視的狀態,因為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十一點。那時,已心動的我,自然渴望他能多陪我。他隔三四天才能見我一次,讓我很不舒服;加上,他曾經表示他喜歡職業女性,女精英,而我隻是一小國企的小職工。一方麵他太忙,一方麵我覺得自己很普通,夠不上他的標準。於是,某晚,我毅然提出分手。他有些驚慌失措,因為他認為兩個人牽了手了就不應該再鬆開。而我稀裏嘩啦地闡述了一大堆理由,說明我們不合適。比如,我覺得我對待愛情和婚姻已經到了結果階段,而他卻還停留在發芽階段。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順理成章的,而他卻還要去經曆。如果直接讓他進入婚姻,豈不是對他太不公平?從這個角度分析,我的確是在為他著想。其實我也怕自己陷進去,拔不出來而受傷害。比如,我覺得我不夠精英,我甚至具備所有80後的特點,狂傲、懶散、執拗、會享受。而他五歲上學,他的經曆導致他的心態更趨近於70後。他反複跟我確認了幾遍,問我是否想明白了。而我一再表示,我做過的決定絕不反悔。而實際上我經常反悔。不曉得為什麼在他麵前,我要那麼堅強。

第二天,加貝打來電話,說覺得我的決定還是草率,讓我再給他一次機會。他說,他都不知道是怎麼被我征服的。我其實還是喜歡他的,於是,我不出常理地答應他了。經過這次折騰,我們彼此坦白交流了很多,不再是嘻嘻哈哈,說著不鹹不淡的話題。而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忙,每晚十一點多從辦公室出來,走到宿舍,洗洗睡了。而我,有些惦記他,不知道他是否惦記我。

這個電話過去幾天,有天晚上,我發短信說我沒有飯吃。於是,他跑到我家樓下找我吃飯。他說他雖然很忙,但是吃個飯的時間還是有的。我們吃飯吃了一個多小時,他說,他的導師根本不會吃這麼長時間的飯,簡直太奢侈了。他們把時間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而他尤以他的導師為榜樣。我有些不能理解。因為是在考察期,我建議飯後我們去看電影,他拒絕了我,說來日方長。沒有任何解釋,沒有任何安慰,而我隻要他一個解釋,說他很忙,希望我能夠理解之類即可。可是,他給我的感覺是他吃這頓飯已經很給我麵子了,我的要求有些過分。就這樣,我賭氣地走了。沒有讓他送我到樓下,而他也沒有任何表示。

晚上,短信、電話均沒有。淩晨,我忍不住給他發了一條:“其實,我隻是想要你一個解釋而已。”短信回複:“思涵,早點兒睡吧!”於是,我就這樣宣告相親失敗,給他發了條:“我們不要再聯係啦!”後來,他真的沒有再聯係我,我也就選擇將他遺忘在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再後來,我們還是聯係了,因為我們的介紹人結婚了。我重拾話題,我問他為什麼不解釋。他說,他那時覺得說什麼都是多餘的,已經沒有挽回餘地了,而且,我總會給他建議,他覺得小事情沒必要聽別人的建議,他覺得我們實在沒辦法相處下去。

就這樣短暫地交往了二十多天,我們都因為沒有相親經驗而草率宣告結束了。而交往過程中,南北方的差異也顯而易見。北方人慣用直來直去的交談方式,而南方人則會保留自己的想法。其實我並不是喜歡說教的人,如果他在對這種交流方式有意見的時候就說明情況,或許,結果會不同。而我如果懂得替別人著想,懂得迂回,或許,結果也會不同。

但,終究是或許,兩個人在一起不需要理由,但是,分開確實是天注定的。此事已過去一年,再回憶還是那一眼最難忘。過幾日就是中秋節了,又是一個人的花好月圓夜。

後記

請不要把它當小說來讀

海格

編輯把這本書定位為小說,這是編輯的眼光。但作為作者,我並沒有把它當做小說來寫,這裏麵的故事幾乎沒有虛構,都是自己和朋友們的親曆。回望這些往事,我感覺生活比小說還要複雜,有時候為了不至過於枝枝蔓蔓,我索性把這些故事簡化許多。

之前給一些朋友看過這些故事,有的朋友說,有必要把這些事情寫出來嗎?不是所有隱私都可以告訴別人的。有的朋友說,幹嗎要回憶痛苦的往事?要把這些事情統統忘掉,輕鬆地過現在的日子。有的朋友說,寫給懂你的人看就行了。

我寫這些故事的時候的確很痛苦,最美好的青春歲月,碰到的幾乎都是不美好的事情,心事重重地走完了自己的青年時代,兩手空空,收獲的都是失敗的傷痛和經驗。但是,你能說它沒有意義嗎?其實它的意義之大,遠遠超過了輕飄飄地度過幸福美滿十年的意義。它磨煉了我這個人,使我能夠承受任何壓力。

現在,剩女隊伍不斷壯大,與我有相似經曆和經驗的人不在少數。我也被好幾位剩女委托尋覓佳緣,看著她們焦慮的神態,我能切身理解她們的不易。所以,我想,寫出自己的往事,給剩女們打打氣,鼓鼓勁,也是件好事。

如果你是剩女,你會覺得自己倒黴到家了嗎?那,你來看看我,我遇到的事比你遇到的多多了。你會覺得自己相親相膩了嗎?那,你來看看我,我相親那麼多次,到最後,幾乎是自己勸說自己去見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我能理解相親有多麼傷人,但你覺得傷人,也隻是因為你還沒有碰對人。等碰到了,你會慶幸自己到底還是來見麵了。

不僅如此,我寫這本書還想告訴讀者,執著於信念,堅韌不拔地做一件事,還需要不斷地加強內心修養。不斷地相親,不斷地失敗,你會陷入自卑還是更加自信?如果你孤老一生,你能接受這種狀態嗎?這些都是我在這十多年中不斷思考的事情。我的自信越來越強大,這種自信不是相信自己能嫁乘龍快婿,而是覺得在沒人可嫁時,自己也能乘龍而飛。隻是當我已經做好獨身準備的時候,卻碰到了結婚對象。

回望過往經曆,還是有些遺憾。自己有些機會在不經意或決策間錯過,以至於人近中年才結婚。經營人生,是需要智慧的。年輕時不具備這種智慧,就沒有相應的收獲,也是必然。所以,剩女們在遇到機會時,既要沉得下心來,也要當機立斷,手疾眼快才是。其中分寸,也需要各位在人生曆練一番後才能做到恰如其分。這真不亞於一門學問。

我和我愛人都認為,在大學時代經曆青梅竹馬般的戀愛,然後畢業結婚,是最好的狀態。所以,我愛人對兩歲女兒的人生設計是,考上一所一般的大學,學一個好找工作的專業,在大學裏談戀愛,畢業就結婚,早點要孩子。好好過日子,勝過出國、考博士。

我倆都已經實現了各自的人生奮鬥目標,沒有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想法。而這看似不高的要求,倒是我倆從未實現的夢想。女兒要真能實現也不大容易呢,要靠她的福分了。不過,作為母親來講,我既希望女兒能過平實的日子,也不反對她展翅高飛,能飛多高就飛多高。隻要女兒明白,這個世界不必指靠著誰,離開誰都能活,自己就能當家做主。有了這樣的信念,還害怕什麼呢?

在此,對以下朋友謹表謝意:

首先感謝杜瑩女士,她是所有故事還未成形時的提議和策劃者,她總是那樣熱情和充滿信心,有無數的想法。很遺憾她沒有能夠參與這本書的出版,但我相信以後總會有合作的機會。

溫雅卿幾乎策劃了整本書的構架,在本書的前半部,每寫完一篇,我都發給她,等待她的表揚。她也的確給了我莫大的鼓勵。隻是機緣不夠巧合,她沒能完成此書的編輯出版。

還要衷心感謝劉良金先生和付會敏小姐,他們是這本書真正的伯樂。沒有他們,這本書不會以此種麵目呈現在讀者麵前。

此外要致謝:劉衛兵先生、李可小姐、陳麗紅小姐、李芳小姐、袁東旭先生等,他們都對此書給予了真誠、可見的幫助。

還有其他許多朋友,難以一一列舉。

感謝故事中提到的所有朋友,你們的故事是這本書最生動之處。對你們我同時充滿了歉意,希望這本書的出版沒有打擾你們的生活。你們在書中都是化名,但你們的名字和音容笑貌都時刻縈繞在我心中。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對我的支持,老媽、愛人、女兒是我生命裏最堅實的基礎,也是這本書裏最溫馨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