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對人對事不能太苛刻(1 / 2)

大師解脫智慧

南懷瑾說:我們人類的心理,有一個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別人能夠很圓滿:要求朋友、部下或長官,都希望他沒有缺點,樣樣都好。但是不要忘了,對方也是一個人,既然是人就有缺點。再從心理學上研究,這樣希望別人好,是絕對的自私。

大師智慧串講

大師所說是人類的通病,因此還有一句古語告戒我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過於清澈純淨,魚就難以生存。人過於精明而對別人過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後人多用此告誡人們:對待別人不要太苛刻、看問題不要過於嚴厲。

宋朝的呂蒙正不喜歡和人斤斤計較,它剛任宰相時,又一位官員在簾子後麵指著他對別人說:這個無名小子也配當宰相麼?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大步走了過去。其他參政為他憤憤不平,準備去查問是誰敢如此膽大包天,呂蒙正知道後,急忙阻止了他們。

散朝後,那些參政還感到不滿,後悔剛才沒有找到那個人。呂蒙正對他們說: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麼就一輩子也忘不掉。這樣的耿耿於懷,多麼不好啊!所以千萬不要查問此人的姓名,其實不知道他是誰,對我並沒有什麼損失啊!當時的人都很佩服他氣量大。

誰人背後沒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呂蒙正身為宰相,如果因為這個事情就跟別人較勁,既沒有氣度又浪費時間。

做人做事都不要過於苛刻。

宋太宗時候有人上奏說,汴河從事水運工作的管理中有人私運官貨到其他地方賣,影響到周圍的一些人,眾人頗有微詞,聽了這些話,太宗說:

要講這些吸血鬼完全根除實在不是容易的事情,這就象以東西堵老鼠洞一樣無濟於事。對此不可以過於認真,隻需將有協作的過分,影響極壞的首惡分子懲辦了即可。如有些官船偶有挾私行為,隻要他沒有妨礙正常公務,就不必過分追究了。總之,這樣做也是為了確保官運物質的暢行無阻啊!

站在一旁的宰相呂蒙正也表示讚同,他說:

水若過清則魚不留,人若過嚴則人心背。一般而言,君子都看不慣小人的所作所為,如過分追究,恐有亂生。不若寬容之,使之知禁,這樣才能使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從前,漢朝的曹參對司法與市場的管理非常慎重,它認為在處理善惡的執法量刑上應該有彈性,要寬嚴適度,謹慎從事,必然能使惡人無所遁形。這正如聖上所言,就是在小事上不要太苛刻。

不過分吹毛求疵,凡事皆留有回旋的餘地,對細枝末節的小事不妨姑且放過,這其實是大部分中國人的為人處事信條。人無完人,顯微鏡看過去就更是千瘡百孔了,所以待人要寬,不要苛求。

與人相處,與人為善,在心理上不要苛求別人,在行為上,也要注意收斂鋒芒,和善一些,別去刺痛別人。

對人既要有明鏡之心,又要有寬容之腹。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磕磕碰碰的事情在所難免。我們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一類的事也是經常發生的。我們當然希望不要遇到這些事情,一旦發生了,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寬容。寬容不僅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出氣度和胸襟,堅強和力量。寬容的是別人,給自己的卻是快樂。很多人因為寬容而改變了他的一生。

一名少年由於父母離異,沒有人管教他,經常和社會上的一些小混混在一起,養成了偷竊的惡習。

這一天放了午學,看見學校門口新來了一個書攤,前麵擠滿了人。

少年很好奇,也擠了進去,一看,哇,全是花花綠綠的小人書。好多沒有看過的。少年最愛看小人書了,看見一本本小人書被同學們一一買走,趕緊也掏錢購買。可手一伸進褲兜,才發覺身上沒有錢了。他想起昨天的兩塊錢都打了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