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2 / 3)

劉颺心想,果然還是司公慈祥穩重,是可靠的長輩。

他感激謝過,心想會試一定要更加努力。

劉颺心知無論出身還是年齡,自己都不夠資格成為皇位候選人。但童年和今日奇跡般的偶遇,無疑讓他期盼的青雲路,有了一個清楚的方向。

劉颺充滿期盼道:“接司公的位置嗎?我得更努力才行。”

....................

二月會試放榜時,一名字引起眾人注意。

劉颺,字子業,會試第十五名,宗室出身。

皇帝自繼位起已有三十多年,從統一天下算,也有二十多年了。如今百姓安居樂業,國富民強這也就罷了,皇帝陛下開新學堂,教導一名為“科學”學問,將上天賜予皇帝陛下的智慧傳播給凡人。

自此,大漢日新月異,若不時時刻刻學習,總覺得立刻就和人說不上話了。

有這種強大的學習壓力,大漢朝廷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走在時代最前端的人。什麼勾心鬥角,都在這可怕的學習中消散,他們為了跟上皇帝陛下的思路,不斷壓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實在是沒有任何力氣搞事了。

大漢宗室也是這樣。

本來大漢重新恢複生機,那些宗室們以為自己又能狐假虎威,為非作歹了,誰知道皇帝陛下居然取消了宗室的優厚待遇,讓他們自己考試。

宗室哪能願意?一天到晚一哭二鬧三上吊,皇帝陛下卻十分狠心,所有鬧事的都當平民處置。

這甚至讓不太喜歡當今皇帝的世族們都拍手叫好。

早就看不慣這些不學無術,仗著自己姓劉,就到處耀武揚威的人了。

該!

不過一些清醒的世族還是在歎氣。皇帝陛下對待宗室尚且這麼冷酷無情,何況世族?

在皇帝的強壓之下,暴君之名漸起,不過罵得人多,誇得人也多。

罵得人把皇帝比作桀紂,說大漢基業遲早敗壞在皇帝手中;誇得人則把皇帝陛下比作三皇五帝,比大漢初期幾個明君更加厲害。

對此,皇帝陛下就隻念了一句詩。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你們這群人嘰嘰歪歪沒完沒了,等百年之後,千年之後,看是誰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不對,老子現在就要把你釘在恥辱柱上。

查!給我使勁查!看有沒有違法亂紀之事。要是有,立刻張榜公布!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又不是君子——by劉蕁。

總而言之,在劉蕁各種強壓之下,新政策得以推行的很順利,科舉也成為人們出頭投遞的首選。

宗室也沒辦法嗎,隻能跟著考。雖然這些年不是沒有考上的,但名次靠前的一個都沒有。

皇帝陛下又多次下令,讓宗室和其他人一視同仁,甚至要更嚴格。何況考試是糊名製,也看不出誰是誰。

這還是第一次有宗室取得這麼好的名次,雖然這人和皇帝陛下血緣幾近沒有,他祖上是太|祖的兒子。

但誰都知道,如果這次他殿試發揮沒失常,一甲可能有希望。

畢竟皇帝陛下對於宗室老是沒有人才出現,生氣很久了。

第93章 番外六

所有人都知道劉颺的未來算是穩了一半了, 但是沒人認為劉颺會成為皇位繼承人。畢竟他和皇帝陛下的血緣太遠了,而且他已經成年, 完全沒辦法培養感情。

再來, 皇帝陛下雖然四十歲了, 但看上去比三十多歲的人還年輕。雖然大漢的皇帝壽命都不長, 按理說,皇帝陛下都四十歲了還沒立太子,肯定該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