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理想,春暖花開1(1 / 3)

序一

和君商學院願景

這是一所氣質卓然的無名學校,芬芳自處,不與俗爭,自成高格。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禮儀。老師、學生、行政、勤務、來賓、訪客,無論長幼尊卑,一旦進入和君商學院校園,皆要執持古風禮儀。心無恭敬,禮崩樂壞,請快走開。以課堂禮儀為例,無論師生,沐浴更衣、儀容潔雅,始得進入課堂。入場和課歇時候播放背景音樂,或應和當時的季節轉換,或鋪墊當天講授的主題氣氛,或純為曼妙動聽以怡人心神。上課伊始,全體起立奏國歌,肅穆莊嚴,精神立正。國歌畢,學生向老師行90度深鞠躬禮,朗聲問候“老師好”,師回禮,允落座。開講。課畢,學生全體起立,向老師再行鞠躬致謝,然後落座,閉目靜思三分鍾,回顧課堂內容。閉目之時響起古琴名曲《高山流水》,清音雅韻,古風飄香。

教學。和君商學院的授課不屑於教知識,知識的學習是通過學生自學和預習來完成的。學生需要建立什麼樣的知識結構,在開學的時候就已經列明了閱讀主題和書目。由這些主題和書目組成的知識結構,足以支撐成為本專業領域裏的職業高手。設計和更新這個知識結構,是老師的核心任務之一。課堂上講授和交流的永遠是書本上讀不到的實戰、觀察、解讀、體認、悟識、心得和境界,甚至是某種唯有曾經滄海的大境界者方能敏感地捕捉到的感覺。高超美妙、亦真亦幻,深者聽深,淺者聽淺。一堂堂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專業課,就這樣渾然而成了一場場高、貴、雅的藝術。講課不是講,毋寧說是藝術創作,是交響指揮,是生命綻放;聽課不是聽,毋寧說是藝術鑒賞,是心靈共鳴,是精神融化。

和君泉。一股山泉水清冽甘甜、明淨澄澈,不舍晝夜,湧流成河,穿過草地,穿過樹林,穿過操場,流經每一個教室和閱覽室的窗外,魚翔淺底,野鴨嬉遊,兩岸夏花搖曳或殘雪冬戀。捧水即飲,沁人心脾。泉流帶動的水車,濡沫清流,兀自轉動,吱呀自響。

戀情。每一對戀人的相遇,都純粹唯美、詩性飄逸。她是坐在草籃裏或芭蕉葉上順著和君泉漂流而來的,他順手將她撈起,一把攬入懷中。就是那種感覺。未必一情定終身,但確實是一日戀情百日恩,一旦愛過就融化生命、刻骨銘心、天長地久。

和君的鍾聲。古老的鍾聲,每遇準點就悠揚敲響,穿越樹林、草坪、泉水、石橋、屋簷、窗外、花叢,飄蕩在校園的上空,回響在人們的心田。

圖書館。書不是很多,但絕對夠了。每一本藏書,都是代代老師或學子慷慨簽名饋贈的,每一本書的來曆都蘊含著贈書人與本校的情感故事。館藏圖書,作為一個整體,蘊含清晰的收藏和放置邏輯。以商學圖書為例,其收藏和放置的邏輯是這樣層層演繹的:1.成為頂級的企業家和投資家需要什麼樣的素質、技術和能力?2.形成這些素質、技術和能力需要掌握哪些信息、知識和科目?3.哪些圖書和載體是這些信息、知識和科目的最佳讀本?4.擇取這些最佳讀本,按照學習進階和人才成長邏輯的需要實現完整收藏、合理歸類和結構化放置。茫茫書海何為路?如此一來,本館藏的商學圖書,與其說是一堆圖書和一個隨時備查的資料庫,不如說是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一份有效的學習指南、一本指向頂級企業家或投資家的成長地圖。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合理的知識結構支撐頂級的職業高手。你想成為頂級企業家或投資家嗎?求學期間一猛子紮進圖書館,沉潛內修、厚積薄發吧!本館供閱讀者靜閱、吟詠、討論、交鋒、茶歇的場所空間遠大於藏書的空間。有網上衝浪室,網絡通暢。有專門的古典線裝書閱覽室,服務生一律如陳逸飛油畫中的古代女子,穿戴古典,儀容素雅,紅袖添香伴讀書。大門口有一位守門老人,負責大清早開館迎讀、晚上閉館熄燈,兼做灑掃前庭後院。他衣著整潔莊重,目光深邃,沉默寡言,安靜得讓人注意不到他的存在。他總是以慈祥的笑容向進出圖書館的每一個人打招呼,用嶄新的掃把將前庭後院的落葉掃攏歸堆。他曾經滄海,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是本館建設的主要發起人和捐資人之一,已擔任本館館長逾15年,數十年前曾是本校的畢業生。

荷塘。和君泉清清亮亮地流入荷塘,停泊一會兒,花下繾綣。碧葉如蓋雨水如珠,風過處身姿搖擺、儀態萬千。亭亭玉立的是蓮花,還有蓮花尖上靜靜的紅蜻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一個學子在荷塘邊漫步,呢喃著千年之前的周敦頤《愛蓮說》。一誦愛蓮說,纖塵自不染。《詩經·陳風》曰:“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五代鹿虔扆為哀悼後蜀滅亡撰有一詞,曰《臨江仙》:“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失戀如失國,失戀更甚於失國,淒美的何止是月照露冷下幾株蓮荷的寂寞靜立?一個學子在荷塘邊沉思,千年之前的周敦頤生於窮鄉僻壤,學不從名師,官不過知府,著作字不滿3000字(一篇200多字的《太極圖說》和2000多字的《通書》,再加上僅119字的《愛蓮說》),就成了理學的開山始祖,收授程顥程頤張載為徒,嗣往聖、開來哲、發天理、正人心。“一回萬古之光明,如日麗天;將為百世之利澤,如水行地。其功蓋在孔孟之間矣。”如此百代宗師,何故閱盡人間千萬色還是蓮花顏色好?人生如蓮,成功是淺淺地浮在水麵上的那朵看得見的花,這朵花能否開放得美麗燦爛,取決於水麵下看不見的那些根係和養分。我們太在乎成功,往往全部心思都專注於水麵上看得見的花朵,卻疏於去關心決定這個花朵盛開還是枯萎的水麵下那些看不見的根和本!結果是,日日盼花發,花兒自不開。成功的道路在哪裏?君子務本,厚積薄發,內聖外王。世間荷塘千萬處,此處更勝蓮花池。因為這樣的校園、這樣的學子、這樣的情懷與求索,然後才有這樣的荷塘。

校園。整個校園的設計與建設,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東方境界。所有建築,都是中式的外觀,與自然的近景遠山和星光月色呼應一氣、契合一體;而建築的內部設施與裝備,擁有現代化的功能,使用便捷,網絡通信連通全世界。校園裏保有一片農田,師生們晴耕雨讀,所有的耕作皆由老師學生按照有機和綠色的傳統農耕方式完成,自耕自種、自產自食。體驗驚蟄後的土地蘇醒、初夏的蛙聲如潮、收割時節的勞累與喜悅、被冬雪覆蓋的田野的靜謐,當作是和君學子的人生必修課。從立春開始,24個節氣的轉換輪回及其對應的養生修身要領,在校園的活動安排、食堂餐食、起居作息上,總是能得到適時體現。校園裏的每一棵樹、每一塊草坪、每一叢竹林、每一方花園、每一條大路或小徑、每一座跨越和君泉的石板橋、每一個教室或閱覽室、每一棟樓宇或館舍,都以和君學子的名字命名,都代表了一個或一群和君學子的故事。對後來的學子來說,這些往屆學長的故事,就是一本本生動的人生教材。這些和君學子,或者因為慷慨捐資或者因為卓有造詣,或者因為美麗心靈,或者因為崇高人格而被母校世世代代記取,他們的故事化作母校的草木泉石路橋館舍,生生不息代代相傳,鑄就了溫潤如玉又瑰麗奇偉的校魂。鍾靈毓秀,校魂造就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