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節(1 / 3)

說到這裏,拓跋凜突然頓了頓,向顧盼提問道:“盼盼,你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嗎?”

拓跋凜把話說得這麼清楚,顧盼哪有不明白的,可是當著拓跋凜的麵,她又不好說出來。

於是拓跋凜幫她說了,語氣依然很平靜:“皇帝舅舅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這是最好的機會了。”漢人不會忘記當年的南渡之恥,元琪更是記仇的典型,拓跋凜不認為他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

“凜凜,你是華陽長公主的兒子,是穆親王的外孫,你在遙京,並非一無所有。”拓跋凜和光明皇室的所有牽連,在他當年跟著顧四娘離開的時候就全部斷開了,顧盼一字一句緩緩說道。

“你以為每個人都像你這麼想嗎?”他姓拓跋,這是永遠不可能改變的事實。

顧盼滿不在乎地笑笑:“其他人怎麼想我不管,我這麼想就夠了。”說完她又補充了句,“凜凜,無論什麼時候,你都不許改作母姓。”

拓跋凜當然不會改姓了,可聽到顧盼這麼說,他還是愣住了。

“別問為什麼,以後你就知道了。”不得不說,同是十來歲的孩子,女孩子比男孩子早熟多了。

拓跋凜猜對了,元琪的確要對光明王朝用兵了,拓跋冊帝位不穩,水平比起當年的拓跋秋又差了許多,他不抓住這樣的機會更待何時。

隻是這樣一來,皇帝夫婦又沒時間生兒子了,讓很多人歎息不已。

第173章 遷都(中)

顧盼很早就預料到了即將爆發的戰爭, 可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參與度竟然會那樣高,甚至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場戰爭的全過程,一個步驟也沒落下。

和大多數同齡的小孩子一樣,顧盼在啟蒙前還不認字的時候,也是很喜歡聽故事的,尤其是每天睡覺之前,沒人給她講故事根本不肯睡,故事講得不好聽也不肯睡。

皇帝夫婦教女有方, 衣食住行並不會事事躬親,乳母嬤嬤盡責了就好,反而是讀書啟蒙, 他們一向是親自上陣,從不假手於人。

隻是他們講給顧盼聽的故事, 與尋常人家父母講給小孩子的睡前故事,差別大到沒法形容。也就是小公主沒見過世麵, 不知道別人家的故事什麼樣兒,倒也聽得津津有味,

若是輪到元琪上陣,他給女兒講故事講的多半就是前朝的各種史實,由小及大由點到麵, 各種道理講得清清楚楚,有時還會把朝上發生的事情拿來說,也不管小顧盼能不能聽得懂。

換成陸珊並不比元琪好到哪裏去, 政治方麵的問題皇帝講了,皇後就講戰場上的事兒,從後勤準備到排兵布陣,也是有條不紊講得仔仔細細,生怕小公主日後不會帶兵似的。

顧盼四歲進了宮學,算是上學很早了,可她兩位被父母教育地很好的表兄陸慎和莫語見了她都說,小表妹實在太厲害了,他們會的她都會,他們不會的她有些也會。

他們也就是仗著年齡上的優勢,騎射課上還能壓著小公主一頭,不然真是一點當兄長的麵子都沒了。

旁人聽到這話或許隻是笑笑,搞不好還會以為是兩位小朋友說話太誇張了,故意奉承顧盼來著。

可秦國長公主、嘉興郡主與皇帝夫婦實在太熟了,陸琮是陸珊的親哥哥,莫懷是陸珊的親表哥,對妹妹更不會有誤解。自家兒子什麼水準,他們心裏很有數,同齡小郎君裏頭絕對是數得著的。

顧盼比陸慎莫語小了兩歲,竟然樣樣不輸他們,這就已經很可怕了。要知道,兩歲的年齡差距,對於不到十歲的孩子而言還是很明顯的。

到了顧盼七八歲左右,元琪偶爾會在小朝時帶她聽政,朝臣們都覺得皇帝有點胡鬧,可小公主安安靜靜的,從來不多話,也不影響大事,又不是正式大朝,他們也不好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