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節(2 / 3)

又過了兩年,李母偶感風寒,重病了數月,沒能撐得下去,不久便撒手人寰。李樂趕回來守靈。我倆相遇時,他淡然的問了句:“這些年,過得好嗎?”我沒有直視他,隻是微微點頭頷首。李樂便不再說什麼。這一次,李樂在焱京多停留了幾月,主要是因為李父心係李母,心力交瘁,身體轟然倒塌,一病不起。沒出一月,也跟著李母去了。李樂忙完了兩老的喪事才趕回了邊城。之後,涼詩琴便提議把李府留給了李文,李樂在家書上寫著沒有異議。此後,涼詩琴便不用日日到李府用飯,慕勤、思思和我也不用頻繁的去李府。一下子,我感覺自己和李家人的羈絆淡了許多。

作者有話要說:

慢慢地淡去 慢慢的老去

第114章 離

這幾年,李樂隻回來過一次,他晉升為從二品,回京受封,也是住在李府。日日來拜訪的賓客絡繹不絕,所以我也沒有機會與他單獨見麵。沒過幾日,他又雄心壯誌的受了新的委任離開了。他的離開,我自然沒有去送行,一切都是涼詩琴在操辦。在涼府,連他的名字我也未曾在涼詩琴的麵前主動提過。隻是慕勤和思思免不了會討論到自己的父親,我隻多是點點頭,附和下,不想多說一個字引來涼詩琴的不快。

慕勤從小都沒有在李樂身邊,但是身上流著和李樂一樣的血,過了十七歲,慕勤應涼詩琴的期盼高中了舉人,便向她提議從軍。涼詩琴一聽便驚呆了,回到屋子坐在燭邊苦思了一夜,我也伴了她一夜。慕勤雖不是她所生,她卻比我更加擔憂他的未來。涼詩琴從未到過邊城,從未經曆過戰事,但是她卻明白戰場絕非兒戲。別看李樂平步青雲,誰又看到了他背後的凶險。所以涼詩琴並不願意慕勤從軍。但是看到慕勤眼裏的堅定,我都為他感到動容,更何況是涼詩琴。那一夜,涼詩琴一句話也沒有說,隻是靜靜地等著天明。雞才打鳴,涼詩琴便寫了封信給李樂,告知他慕勤的誌向。我在一旁給她研磨。雖然我也舍不得慕勤遠走危險的地方,但是既然是他心之所向,我也不想多說什麼。看著涼詩琴一遍又一遍的斟酌落筆,我知道她心裏還在糾結。沒多久,李樂的回信來了,涼詩琴慎重的打開,看到李樂的提議,涼詩琴微微蹙了下眉頭,轉頭看向我,我把心中所想告訴了她,涼詩琴眼裏的沉寂更深了。靜默了會兒,涼詩琴把慕勤喊入屋子,暢談了一夜。這一夜,我守著燭火也沒有入睡。第二日,慕勤便收拾包袱,投靠西南邊境的陳強去了。當慕勤跨上馬時,涼詩琴沒有來送行。我目送慕勤揮起長鞭,心裏突然撕裂一般,想起了多年前我被李樂帶走時,涼詩琴也沒有來送行。不知道她當年的離別之痛有沒有比我現在更鑽心刺骨。慕勤有陳強的照拂,在軍營裏的生活還算不錯,書信裏總是洋溢著他對軍隊的喜愛,對未來的憧憬,對天下太平的遠大抱負。每每看到涼詩琴微潤的雙眼,我總是發把她攔進懷裏。

在涼詩琴的操持之下,涼府的大半住宅已經歸入她的名下。

過冬的寒風吹倒了不少的人,其中就包括小姨。整日整夜的守在小姨的床邊,看著她白發蒼蒼,精神越來越壞,我的心越來越痛。涼詩琴要來換我,但是我執拗著不肯。沒過幾日,我也病倒了,好在當時小姨睡著了,也就沒瞧見我轟然倒地的醜態。等我醒來時,涼詩琴正守在我的身邊,並沒有多說一句,而是端了湯藥來,一口一口喂我喝下。看著涼詩琴烏黑的眼袋,我的心頭彌漫著愧疚之感。這才主動提了和涼詩琴輪流照顧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