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2 / 3)

他一時興起翻閱了下,見其真跡飄若遊浮雲,矯如驚龍。一時驚為天物,一時大為感興趣,並開始搜集、臨摹。

十多年來。日積月累,也薄有成就,臨摹得異常相似。

他一直以為宮中內侍太監皆出來底層,一般會認字的沒幾個。

卻想不到他一時興起招入的小太監竟然連這點都看出來。

他要不就是誤打誤撞,要不就是學識不淺。但看他研墨專注的模樣。手法嫻熟,想來是後者,一時間,他打心底對這小奴才多生出幾份欣賞。

一絲笑意呈現在他眼底,他神情愉悅的道:“看來小秀子不隻讀過四書五經,對書法也應有研究?!”

他這話雖然是問她,但語氣卻是帶著肯定的。

董秀一聽,突然想起當初領班總管李小英要她在聖上麵前盡量少說話,少引起注意的話。

她後悔異常,剛剛應該對聖上說自己不認字才是適合的。

第十八章:侍奉左右(四)

董秀向殿下站著的李小英望過去。見他也一樣看著自己。

她連忙收回視線,低下頭,卻遇上應耿天探素的目光。

唯有謙卑的回道:“奴才隻是一時鬥膽猜測的罷了,說不上是有研究,皇上言重了。”

“噢!”應耿天倒是欣賞他的態度,不驕不躁的,應對自如,話語也得體。

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

他突然將話題急轉,問道:“昨日外洋不是給宮中進貢了批貢品枇杷麼。”

董秀一楞,回答不上。殿下的李小英忙接話道:“回皇上,昨日外洋進貢的是鳳梨,不是枇杷。”

“噢?朕昨日明明是有吃枇杷的啊!”他疑惑。

“回皇上,枇杷是我國西南地區的貢品,昨日也一並呈了進宮。”

“嗯。朕是糊塗了,枇杷是我國的產物。”

“皇上,奴才這就去給你呈上來。”李小英回話,行禮正打算離去。

被應耿天製止了,他說:“朕什麼時候說過想吃了,送一些去上書房,就說他們上呈了幾本書,正合朕的胃口,那是獎賞他們的。”

“是,奴才這就去辦。”李小英領命出了殿外。

應耿天再次提筆伏案寫著文章。

大殿又靜悄悄的,董秀安靜的研著墨,看著那發著光的墨汁。聞著那墨香,回味著小時給父親研墨的情景。

外表平靜,內心卻已經是波瀾興起、情感交融,萬般滋味!

————————————————————-

時過三日,董秀已經基本掌握了在殿上的規矩與基本的程序,慢慢有點兒能適應下來。

習慣是很可可怕的東西,無論是怎麼樣的境況,隻要習慣了就能接受。

比起剛開始那天的如履薄冰的感受,董秀覺得自己已經能應付得來,並且已經能自如的應對了。

皇帝很喜歡讀書,除了下朝後必定要看呈上的奏折外,他多數時間都是在看書。

有時會興致起來提筆寫詩賦。

董秀留意到他對書寫非常嚴格,即使是擬道聖旨,擇詞用句都是字斟句酌,文彩非凡而不失帝王風采。

不過他一般提筆的時候比較少,觀賞的時候多,隻因他有看之不盡的藏書。

禦書房董秀隻去過一次,裏麵的書冊多不勝數。

三日來董秀隻見過皇帝到嬪妃的宮殿去過一次,是去看一個病了的妃子。竟然沒有見過他去探視太皇太後。這一點董秀覺得挺疑惑。

應耿天偶爾也會到處走走,他似乎特別喜歡董秀,去到那裏都讓董秀跟著,雖然有的時候身後還有一大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