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禁毒的曆史與現狀 (2)(1 / 2)

第1章 禁毒的曆史與現狀  (2)

清末民初的禁毒運動在軍閥混戰的局麵下草草結束了。軍閥的割據混戰,帝國主義的侵犯掠奪,之後又是十年內戰、八年抗日戰爭和三年的內戰,戰火連綿不絕,中國百業凋敝,民不聊生。大小軍閥為增加各自的財政收入,紛紛加大了對煙稅的征收,煙田麵積大幅度擴展,吸毒的人數隨之不斷上漲。中國當時毒品泛濫的情況可以用當時的三個世界之最來概括——罌粟種植最多,鴉片產量最大,吸毒人數最多,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新中國成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終於揚眉吐氣地站起來了。鑒於當時毒品泛濫的嚴重情況,為了鞏固新的人民政權,徹底清除封建社會的餘孽,使中國從百廢待興的狀況中盡快恢複過來,中國共 產黨領導著全國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全民禁毒運動。

這次的禁毒運動開展迅速,規模巨大,成效顯著。在1950年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關於嚴禁阿片煙毒的通令》之後,舉國上下的禁毒活動就立即開展起來。各地查處種植罌粟的煙田,搗毀毒品加工廠,嚴厲打擊那些製造、運輸和買賣毒品的不法分子;對於吸毒人員則實行強製戒毒政策,政府還專門撥出大量的資金,責令各地衛生部門為他們配製了各種戒毒藥品。截止到1953年,僅僅三年的時間,就鏟除了全國各地上百萬公頃的煙田,懲治了大約36萬名毒品犯罪分子,幫助近兩千萬的吸毒人員戒掉了毒癮,在全國範圍內徹底清除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毒瘤”。

在以後的30年裏毒品問題在中國境內絕跡,這都要歸功於建國初期的那次大規模的肅清毒品運動,這一階段的中國被世界公認為“無毒國家”。

直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政府為了加快經濟的發展,實行了對外開放政策,隨著引進了世界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先進管理經驗,一些販毒分子也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這塊市場。他們趁我國擴大對外貿易,開放口岸之機,還想把中國開辟為毒品輸往國際市場的另一條通道,所以我國的毒品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逐漸顯露出來,為此,毒品問題又被提上了議程。中國政府響應聯合國的禁毒號召,積極配合國際上的禁毒活動。1991~2000年的“國際禁毒十年”期間,我國禁毒執法機關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打擊毒品犯罪活動的專項鬥爭,破獲了大量毒品違法犯罪案件,逮捕懲治了一批涉毒案件的犯罪分子。

在21世紀開始的這幾年內,我國政府對毒品案件的嚴打鬥爭繼續深入地進行,各地的禁毒執法部門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因此,禁毒的成果非常明顯。2002年破獲毒品案件比2001年增加了20%左右;查獲的各類毒品及毒品製劑也比上一年有明顯的增加。

但是在看到我國禁毒工作取得如此巨大成績的同時,應該更深入的考慮這些禁毒成績反映出來的另一方麵的問題即近些年來我國毒品濫用情況的嚴重程度,禁毒工作任務的緊迫性。因此,我們還需要走一段很長的禁毒之路。

目前我國的毒品濫用情況

在經曆了30年的“無毒國”之後,在整個國際大環境和周邊小環境的影響下,我國的毒品問題重新出現,毒品濫用的情況有愈演愈烈之勢。

據國家公安部禁毒局的統計資料,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每年的吸毒人數都迅速增加。在吸毒人數增加的同時,毒品濫用情況嚴重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毒品濫用的種類不斷增加。一些人工合成類的化學藥品越來越受到吸毒者的歡迎。目前,老牌的毒品——海 洛因仍占毒品的主導市場;但是冰 毒這種人工合成的毒品由於其吸食簡單,毒性較小,更容易被吸毒者接受;在一些娛樂場所,搖 頭丸更是能夠輕易得到。聯合國的禁毒機構根據對過去“禁毒十年”的調查統計數據的研究,預測冰 毒、搖 頭丸、氯胺酮等類的興奮藥在以後的時間裏會逐漸取代海 洛因,最終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毒品。

外國毒販對中國市場的開辟更加劇了中國毒品的供應量。巨大的毒品供應量刺激了對毒品的吸收量,毒品更容易的獲得使我國吸毒人數不斷增加。在這種條件下,我國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有的人甚至開始種植毒品原作物;一些人與境外的販毒分子勾結,向境外提供製造毒品的化工生物原料,幫助其運輸和銷售毒品;所以,我國製造毒品化工生物原料的走私活動日趨嚴重。

總之,我國毒品濫用的形勢已經十分嚴峻,大規模地開展肅清毒品的活動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毒品問題的特點

隨著毒品在我國的不斷蔓延,我國的毒品問題日漸加重,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歸結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