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然而現代社會,四十歲的男人,卻很少有人能做到“不惑”。現在年過不惑的男人,在麵臨生存問題的時候,也會充滿疑惑,充滿不安,因為他們不得不隨時麵對人生潛在的危機。例如,公司裁員的危險,對父母身體日益衰弱的擔憂,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的顧慮,等等。因此,很多男人到了不惑的年齡,但是心裏的疑惑並不少。在這個本應不惑卻還疑惑的年齡,男人要學會中庸,要懂得在平衡中謀取發展,善於取舍,要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放棄時也要毫不猶豫地放棄。永遠把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放在首位,努力而認真的活著。學會中庸,智慧取舍,從容地應對生活中那些反複、瑣碎、無解的問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在後半場的人生中,多一些成功,少一些懊悔;多一些精彩,少一些落寞;多一些積極,少一些懈怠。
男人四十,要於中庸裏蓄勢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君子之道,也就是孔子所提倡的達到天人合一、太平和神聖的境界。這其中包括了天性和人性的合一,鬼神與聖人的合一,理性與情感的合一。在當今社會,“中庸之道”代表的是正確之道、平衡之道。“中庸”就是把握正確的度和平衡的關係,在正確與平衡之中尋求發展。中庸不代表平庸,平庸是沒有作為,不求上進,而中庸講究的是在平衡中求發展,最後重點還是回要到發展當中去。
人至中年,做事方式,思考問題往往趨於保守,四十歲的男人常有的思想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少有了二三十歲的拚搏和勇往直前的闖勁兒。正是這種思想,阻礙了四十歲男人的成功。四十歲的男人到了不惑的年齡,大多擁有豐富的經驗,對自己未來的人生,做事方向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但是男人四十,在希望保持現有生活的前提下,還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水平可以穩中有升。這時候,男人必然要麵對很多未知的事情,憑借以往所積累的經驗往往跟不上變化,這就需要男人扔掉保守,追求創新。隻有保持求新的態度,四十男人才能麵對眾多困難與挑戰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四十歲的男人正處於人生中的黃金年齡,一直都有這樣一句話:“男人四十一枝花。”這個年齡的男人,思想、閱曆以及資本都有了深厚的積累,這個時候的男人,是最合適創業的了。他們不像二三十歲的小夥子那樣,隻憑借一腔熱情,不考察清楚就去創業,他們會詳細周密地製定計劃,全方位地進行考察,最後再去創業。因為他們知道創業的艱辛,也知道這可能是自己再衝動一次的最後機會。在以後的歲月裏,如果不成功,自己會按部就班地工作,少有再創業的激情了。因此,對於四十歲的男人來講,這一時期便是抱著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來創業的。這樣的男人,往往會因為自己的執著和認真獲得巨大的成功。很多中年男子,此時事業已經有所小成,或者是個單位領導,或者是業務骨幹,但是,他們不滿足於現在的位置,渴望擁有更大的成就。男人的天性就帶有征服世界的欲望,這更契合男人後半場人生再圖更進一層的理想。
四十歲男人在為人處世上有著他們獨特的圓滑、精明以及世故。他們似乎跟誰都能稱兄道弟,不管那個人是優於自己還是劣於自己,他們的身上已經沾染了太多的世故。寧可結交上千人,也不錯落一個拾荒者。或許有一天,就有用得到這個人的地方,提前打點好關係,方便日後為我所用,這就是他們的圓滑中庸。四十歲的男人或許已經被歲月消磨了自己的雄心壯誌,卻消磨不了他的野心。他們大都不甘於平庸,不甘於自己落入庸人一伍。因此,在看似平靜的外表下,往往隱藏著一顆野心勃勃的心。四十歲的男人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出色發揮,保持自己良好的工作狀態,並不失時機地探取公司人員變動計劃,適時宜地在老板麵前表現自己,以獲得更好的升職機會。
另一方麵,男人四十,麵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大了。一是女人在社會上的表現越來越好;二是一批批新畢業的大學生帶著他們的新技術、新思想、新創業湧進社會中;“長江後浪推前浪”男人四十麵對如此眾多的挑戰與考驗,如果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後果隻有一條——被別人所取代。自己隻能“死在沙灘上”。因此,男人四十要中庸卻不能平庸。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拋卻消極的人生態度。
男人四十講求天性和人性的統一,這是中庸之道中的一種。男人的天性中具有強烈的冒險、征服一切的欲望存在;人性中的善良,除惡揚善等美好的道德品質在四十歲男人的身上也能集中體現。可以說,四十歲男人是一朵罌粟花,具有成熟的氣息,致命的誘惑力,以及強大的野心。但是經過了四十年的風雨,男人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槍打出頭鳥”,因此他們會讓自己小心謹慎,躡手躡腳地向前行走,表現得中規中矩,既沒有可以挑剔的地方,也沒有出類拔萃的地方,這是男人穩步上升,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一旦機會來臨,他們會像獅子一般,給獵物致命的一擊。此時,男人的野心才會暴露出來。“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在1998年被伊利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後,於45歲“高齡”時一手創辦了內蒙古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蒙牛已經成長為全國乳製品的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