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關結(2 / 2)

再看她幼時抄錄的書籍,她自問是沒有那個本事與毅力的。拋開書法與識字不談,六年的堅持不懈,而且還是從六歲到十二歲期間,小孩子們最貪玩,最坐不住的時候,她卻靜靜的把自己家裏的藏書抄了一遍!

自己五、六歲時在哪?她完全想不起來,她能想起來的是,為了讓五、六歲的小耗子坐下來聽故事都很難;而後來的牛兒、小貓,都是這樣,更不要說讓他們寫字、抄書了。

十二歲到十五歲的三年間,她幫助董祀建立了他的事業王國,甚至於連曹操一直在使用的攻城器械,竟然也是出自她手……

青萍茫然了,這是自己認識的那個每日裏憊懶的閼氏嗎?沒事還跟自己、跟單於、跟孩子們撒嬌,耍賴,孩子讀書時,她也會搗亂的那個閼氏嗎?

當董祀告訴她,她進入丞相府之後,丞相府外發生的故事時,她並不覺得這有什麼。百姓有好奇心,喜歡聽故事,傳奇,看熱鬧,這不是很正常嗎?但如果說這一切是蔡琰安排的,她卻不相信。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會衝出府門,蔡琰就不可能知道,更不可能利用了!

董祀卻一直在笑,輕輕的把自己親曆的,蔡琰為了救蔡邕時發生的那一段故事告訴了她,董祀知道,那時青萍就在長安,她應該知道發生了什麼。

青萍那時就在長安,出事時,她也聽丫環們說得繪聲繪色,當時也為蔡邕而憂心忡忡,但也明白,這樣下去,會出事了。於是讓人收拾東西,去了暗室藏身。等她們出來時,長安已經是一片焦土,弟弟又換了‘監護人’,而蔡府一家早就遠走高飛了。而那一切,竟然是蔡琰的傑作?

那天青萍一直在想,如果蔡老先生聽話一點,他也死不了。蔡琰為他做了很完美無缺的注釋,隻要王允一死,天下無人會認為蔡邕是曾經依附與董卓的。這才是大手筆吧!是啊,在匈奴十二年,多少次危機,蔡琰就靜靜的在暗處思索,然後會聽自己的分析,她不會什麼,但事後也證明,處於無形之中。她隻是不說,但不代表她沒作。

再想,如果是自己,她會如何做?好一會兒,她不得不承認,她其實什麼也做不了!就像是董祀這次,她能想到的,就是去找曹操理論!可是蔡琰卻早就布下了天羅地網,即使自己不衝出去,她應該也有別的辦法迫使曹操放人的。

不,不對,自己不知道自己會衝出去,但蔡琰是知道的。從她給自己送信的那刻起,她就已經知道了!

她那封信唯一的用處就是讓自己害怕,讓自己緊張,因為對蔡琰莫名的信任,於是就會跟著做後麵的事,派人跟著董祀,了解事情的動態,當曹操一發出命令時,自己也就必然是第一時間就知道的人。於是情急之下,她能做什麼?當然是衝出去找曹操求情了!自己撲向曹操時,曹操臉上不也是覺得很了然嗎?自己是她天羅地網的一部分!

這就是她與蔡琰之間的差距!但那時,她還是努力的對自己辯解,那是因為她旁觀者清,她在朝堂之外,她有千軍萬馬可供她驅使,可是此時此刻,她終於明白,自己真的笨,而且不是一般的笨。

董祀因為拒絕少帝尚公主而被彈劾,自己竟然會以為董祀還不知道自己就是那位青萍公主?真是笑死人了,皇帝是有起居錄的,身邊有人記錄著他的一言一聲,自己怎麼可以笨的以為沒有人知道?即使是沒人知道,作為當事人的董祀怎麼會不知道?笨死了!

不對,董祀不是現在才知道的,他根本就一直知道,於是娶了自己之後,一直對自己很好,因為他一直對自己抱著歉意。不然也不會說,也許他給不了她幸福,但一定不再讓她感到不幸。

蔡琰早就告訴過他了,但也一定囑咐過他不能說,怕自己羞憤難當,現在自己要一頭撞死在董祀的麵前嗎?撞死了有用嗎?

董祀看著青萍那變幻莫測的臉,有點害怕了,生怕她一時想不開,“青萍,你別生氣,不是琰兒告訴我的,你知道,琰兒不是多事的。”

“劉豹說的?”

“嗯,他也不是故意的!唉,青萍……”董祀真不知道該怎麼說,看青萍的臉,他真的恨自己的多嘴。現在誰來救救他啊。(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