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書很失敗……點擊量太少。收藏的也太少……總結原因。原來是我自己的一種想要創造自己獨特的風格的心理作祟。怎麼說呢?以前看見過人家的發言,好像是有作者抄襲別人的作品,最後在發書的時候被書迷們當麵痛哭流涕的撕書。給我留下了很大的影響。
於是我就有一種想要自己創造一種風格的書來。但是最後還是失敗了。現在,終於明白。這個天下就是這樣,一通萬通,總是要有些聯係的,就好比如中國的玄幻總離不開正道,魔道。《當然,是大部分。》原因便是中國人從古形成的一種心理。而且現在書那麼多,好的需要借鑒。壞的需要改進,這樣才能真正的脫穎而出,
當然,這裏所說的借鑒並不是抄襲,而是在加入別的書中好的情節的同時也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要有自己的獨特。這樣才能寫出一本好的作品。
而現在想來。倘若完全以別人的書完全掌握自己的書的大綱的話,那麼還不如直接抄上去呢,隻能說在自己的書中增加一些別人好的書中的好情節,而不是看見人家的書好,那麼你就完全翻版。或者就更改一個故事,情節完全一樣,那樣也隻是東施效顰。借鑒同時也要按照自己的性格來,
不得不說,那位痛哭流涕的書友還是有些悲憤的國度之見,或許他會想,我們中國難道就要效仿別的國家的作品嗎?沒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骨氣?《當然,這隻是個人想法,當不得真。》
就像是現在的影片,大多喜歡以借助他人的大影片,來狐假虎威的提升自己的影片名氣。比如廣告什麼中國版這個,中國版那個的,倒是有些像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感覺,
然而中國版的這個電影,中國版的那個電影有多大的名氣呢?最後還不是人家外國人在背地裏嘲笑。我們中國人還是這樣到處宣揚,廣告打得火熱。汗顏啊。
或許網友們會說我國度之見太過濃重。食古不化。也確實。我承認。我確實有些食古不化的感覺,但是你們別忘記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格,如果連自己的風格都保留不住的話。那麼這個民族已經漸漸的走向滅亡的邊緣了。為什麼每個民族都要保護好自己的文化遺產呢?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風格,借鑒好的,來改進自己的不足,但是卻不是被別的人同化了,被別的民族同化了,那就改變了根本上的性質了……
而且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驕傲。就比如倘若你在外省人麵前永遠是誇自己的省市要好,但是在外國人麵前你永遠是誇自己的國家好。就像成龍說的,“首先我是一個中國人,然後我才是香港人,”
別說別的國家沒有民族之見。就像是前幾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不是有個外國明星公開說我們中國人是遭報應啊?後來遭受全中國人的抵製,不得不低頭道歉。但是大家相信那個道歉是真心的嘛?當麵輸心背麵笑。人家毀壞了你的名聲然後道個歉便可以,但是真的能把你的名聲挽救回來嗎?汗,,
外國之人,永遠有著一種心理。看著中華低迷他們會很高興。就好比一個富貴的人和一個窮人,當富貴的人落魄的時候,窮人終於有機會吐氣揚眉。但是卻會永遠看不順眼富貴的人,總有一種看見曾經富貴的人被自己欺負,有一種很興奮。仿佛自己高高在上的心理。《中國古代可是以天朝自居哦?》可以說是虎落平陽。犬相欺。
人是群居動物,自然是跟著風潮走,就像是一點小小的火苗。隻要稍加以扇風,便可做大。而人便是那團火,所以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能借鑒的成功,能寫出一本大家認可的作品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如果被人大指著脊梁骨罵。那便是作者自己的失敗。而不能怪道作品上去,。當然,一本作品不能讓所有的人對胃口,
其實我記得曾經看見一個網友在網站上嘲諷無極。張紀中,:“我們的大導演曾經誇下海口,如果錢夠多,我也能拍出像指環王那樣的大片。可是我們的導演拍出了什麼大片?我們的大導演拍出了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