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時候年少真是這麼想的。
她缺少父母陪伴也是真,印象裏爸媽很少回家,家長會,學校舉辦的活動爸媽從來不參加,在看到別人和爸媽一起說話的時候她很嫉妒。
她總是在想,為什麼別人都可以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但她卻沒有,她爸爸媽媽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生下了她,卻不給她愛與陪伴。
她也從來沒有吃過爸媽做的飯,連爸媽的興趣愛好都不知道,大家像是陌生人,因此她小學的時候就挺恨父母的。
同學們說起來關於爸爸媽媽的家庭趣事時,她從來不參與討論,她都鮮少見父母,每次她們回來不是困了先睡就是累了讓她自己玩。
又哪來的什麼家庭趣事?
然而她初中就不恨了,因為她發現自己家好有錢,她想要什麼都可以得到。
青春期,虛榮心也剛起來,會在意自己的穿搭發型,也會忍不住的和別人比較。
比較的後果就是夏曦和發現最新款的衣服她永遠先得到,雜誌上的漂亮衣服都和她身上穿的一模一樣,聽到她家裏有鋼琴小提琴的時候,同學們都很激動羨慕。
還有那時候班裏的女孩很多都開始追星,在別人還在對著屏幕喊哥哥姐姐的時候,她爸媽直接就托人把她帶到演唱會後台,她站C位和那些當紅的流量偶像合影,人家還得叫她夏小姐。
發現了這一切之後,夏曦和就感覺自己好幸運,開始給爸媽好臉色,這才和爸媽關係緩和。
年幼的時候爸媽每次打電話她都煩躁的不行,小學日記本上都寫,最恨的人就是爸媽。
她爸媽一直以來也愧疚,家裏生意很大,常年在國外不回家,缺少對孩子的陪伴,女兒不給自己好臉色她們也都忍。
結果發現女兒忽然笑了,激動的不能行,也是瘋了般開始給夏曦和打錢,每次打電話,夏曦和銀行卡上都要多出來錢。
就這麼開啟了第二階段——冰冷的金錢交易期。
在這個時期,夏曦和對自己爸媽的感情都談不上多麼深。
初中的時候完全就是抱著反正你們也沒給我很多愛,那我就使勁花你們的錢這種想法。
可是到底是親爸媽,內心還是渴望父母的愛,這樣的關係一直持續到夏曦和出道。
爸媽會給自己打錢,在夏曦和長大賺了很多錢之後也會給父母買東西讓他們很感動。
金錢似乎就是她們維護親情最好的方式。
夏曦和有時候也覺得自己挺裝的,都花了爸媽那多錢了還是不滿足,可是她爸媽做過的過分事情也不少。
在她出道之前,爸媽永遠也記不住自己的生日,總是忘記。
出道之後,她們倒是記住了,還不都是因為每年過生日都會熱搜。
粉絲們做的應援哪裏都是,她們也會在網絡上搜夏曦和的名字,一搜就出來了。
可是隨著人年齡越來越大思想越成熟,夏曦和發現爸媽對自己好像是真的很好,而且和她們相處的時候也很開心很有意思。
就開啟了第三個階段,大家都努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