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1 / 1)

也不過是想想罷了。偏偏現在賈敬、賈璉忙於戰事,馮家和自家又交好,賈王氏就打起了借馮家之事放印子錢的主意。

賈敬等人出征一年多後,賈王氏放印子錢也頗具了規模。隻是打仗,到底打的是國力和補給,前方將士能支撐多久,端看國庫能支持多久。朝廷兩年多前才和西海國打了一丈,國庫本就不豐,如今又和南越打了一年多,國庫越發缺銀子。到了這時候,戶部、兵部、刑部等一商議,竟景和帝首肯,便定了清查一番貪官汙吏、查抄一些賭坊、違法錢莊等,充盈國庫。

這一查,賈王氏自然也難幸免。不但如此,被借勢的馮家都受到牽連。前方有戰事,逃到京城投親靠友,或是避難的人家本來就多,這些人家為了一時救急,難免會借印子錢,後來多半是還不上的。賈王氏生意自然好做,也難免沾上人命。

後來,賈王氏被問斬,賈政父子流放,賈元春被發賣。賈王氏放印子錢賺的和從榮國府帶出去的,也都收歸國庫。景和帝瞧在賈代善麵上,又得知賈琅一直被父母厭棄,養在榮國公夫人房裏,便想著也給榮國府二房留一個後,賈琅並未受牽連。

元春是賈母大小放房裏教養的,若說這些孫子孫女裏頭,賈母當年最看重的就是賈珠和元春。如今元春被賈王氏連累發賣,賈母不忍,將元元春贖買了放在榮慶堂。賈元春雖是罪奴,倒沒受什麼皮肉之苦。

直到如今瞧了二房的下場;又看看當初因為生在毒月,自己不喜的賈瑚已經中了舉人,賈璉更是出息無限,賈母方覺後悔。也不知二房落到如今下場,是他們錯了,還是自己錯了。

景和帝放過了賈琅,卻並未放過朝廷祿蠹。審了賈政夫妻,自然又查出不少收受賄賂的官員,一並按律懲辦了。

馮唐結交賈政,賈王氏犯下這樣的事,馮唐能有什麼好果子吃?原本賈王氏的生意隻是瞞著馮家借勢,刑部查下來,馮家仗勢欺人、橫行鄉裏、重利盤剝的罪名也不少,雖然罪不至死,也按律查辦了。

這些事傳得飛快,很快,東平王就聽說了。得知這樣的結果,東平王想到那日勸說馮唐的事,隻是暗暗歎了一口氣。

又過了一年,南疆熄了戰火,朝廷軍得勝歸來。次年春,景和帝退位為太上皇,泰元帝登基,開恩科。

這時候賈琅也大了,二房陡逢變故,賈琅也消沉過一陣;如今一年過過去,賈琅見南疆立功回來的官兵不計前科,皆是論功行賞。心道:我在族學苦學這些年,文武皆不曾放下。如今父親、哥哥在北疆流放,自己何不從了軍,若是能找著父兄,也照拂他們一下,叫他們少受些苦;若是自己也能想芸哥兒一般立功歸來,說不聽父親、哥哥能得赦免也未可知。

這幾年時間,西海沿子一仗、東南和倭寇一仗、南疆和南越一仗;雖然朝廷都得勝了,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朝廷損失了不少兵員,恩科之後,並不便開始招兵買馬。∮思∮兔∮在∮線∮閱∮讀∮

賈琅稟明賈母,磕了頭,背上行囊,參加了去北疆戍邊的部隊。北疆苦寒,富貴人家子弟願意去的不多;但是賈琅聽說賈政和賈珠都被流放到北邊兒去了,便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北上之路。

賈琅雖然是二房的孩子,但也算是竇氏眼皮子下長大的,何況朝廷雖然得勝,賈璉卻失蹤了,竇氏越發見不得孩子從軍。備了一個包袱,裏麵兩套冬衣,又在冬衣的夾層裏麵縫了銀票和金葉子,交給賈琅,囑咐賈琅獨自去了北邊兒,刀劍無眼,若是碰到戰事,千萬小心。又說有什麼事,記得寫信回來。

賈琅接過包袱,也想竇氏磕了一個頭,便轉身出了榮國府儀門。

賈母瞧著賈琅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a>

感謝姐姐不對<\/a>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