璉哥兒是什麼都沒說,但大太太許她帶走體己了,這不就是不追究的意思?對了,家裏人不聽話我就找璉哥兒去!找璉哥兒告狀!
還有那個死孩子,好歹把他養大了,他得孝順我!
葉三嫂這麼想也就這麼說出了口。
葉老三和兒女們一臉震驚,再對視一眼,臉色更不好看了。
第二天葉三嫂醒來的時候,整個家裏靜悄悄……她心有所感,趕緊起身在家裏找了一遍,看著空空的櫃子箱子,她跌坐在地,哭到暈了過去。
可丈夫孩子走都走了,她又能怎麼樣?好在他們走歸走,不忘給她留了糧食和銀錢,她……自己也能過。
其實她現在追上去肯定來得及,但她就是心裏不服,就是堅信璉哥兒不會不要親娘。
如此葉三嫂獨自生活了一個多月——她家在鎮上,鄉下田地一部分自種一部分租給了同族,光是地裏產出和租金都夠她活著了。
她倒是不缺吃不缺喝,就是心情鬱鬱。
就在這個時候,葉璉的心腹找上門來。
葉三嫂心說我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
有些話她不能告訴丈夫和兒女,因為她隱約覺得她的富貴全指望璉哥兒這個孩子,丈夫兒子跑了,那是他們沒這個命!
所以為了璉哥兒,她什麼都能做。
葉老三雖然帶著兒女們跑了,但一直使人盯著葉三嫂呢。傳話回來說葉三嫂收拾了東西和人坐著馬車走了,葉老三他們一聽就知道壞大事了!他們就想再往遠了跑。
有時候你得承認,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為什麼葉老三和他身為童生的大兒子第一反應就是跑路?因為他們莫名相信他們從未見過的小兒子(小弟)和他們是一路人,為名利絕對狠得下心,利用出賣親人……就跟他們能果斷舍棄葉三嫂一樣,完全做得來,甚至都沒有片刻猶豫。
卻說葉璉在國公府待了三天,回到京城書院後,就打起道德綁架的主意,派人去把葉三嫂接回來。
葉璉這點小動作落在眼裏,葉珣說實話還挺期待的,估計原主的小兒子,也就是葉四爺快回來了,到時候演員觀眾齊活兒,方便徹底解決掉葉茴身世上的隱患。
然而葉珣也沒想到,葉璉在見過葉三嫂之後,葉三嫂直奔京兆尹衙門,跑去自首了……這套路就有點意思了。
當然葉三嫂絕對不會實話實說,而是按照葉璉的囑咐,真假參半,整個意思就很不一樣。
為此葉父葉母也一並受了牽連,因為葉三嫂說當時葉大老爺進了天牢,大太太驚恐不安,讓她把新生幼子帶出去,萬一葉家不能保全,好歹給大老爺留了血脈……
京兆尹此番親自上門,簡略敘述過葉三嫂的供詞,客客氣氣地問,“老公爺,可有此事?”
葉父進天牢那會兒,當今聖上那時的七皇子還沒穩操勝券呢。而葉璉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想要皇帝猜忌葉家。
葉珣清楚京兆尹一定程度上也是來替皇帝問話的,“老夫若想左右逢源,把孩子交給過命的老夥計不好嗎?”頓了頓又道,“有日子沒見過娘娘了。”
宮中皇後也很想念父親,這天例行請平安脈,她被診出有孕在身……時隔四年後她終於再次有孕。
下午皇帝滿臉喜色來坤寧宮的時候,皇後靠在皇帝肩頭,喜極而泣,“陛下,總算有了!我對得起你!”
皇後意有所指,皇帝不僅不惱更是龍顏大悅,“苦了你了。”第一胎沒能保住,皇帝深以為憾。
夫妻倆聊了一會兒,皇帝主動說起葉三嫂的案子,“那婦人隻怕所圖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