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今天白天劇團安排休息。這是很難得的。
????劇團平時很忙,白天排戲,晚上演出。晚上演什麼戲,白天就排什麼戲;即使不排晚上演的戲,也會排別的戲。當然都是樣板戲。
????白天排戲自然是想排,就是不用扮戲(化妝)。但演員仍然排得十分認真,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要力求跟樣板戲一樣,不許走樣。要是走了樣,哪怕隻是那麼一點點,都是政治問題。因此,劇團領導極其重視,常常親臨現場,嚴格檢查,不放過絲毫差錯。
????這些年,樣板戲天天唱,月月唱,年年唱,也天天排,月月排,年年排。樣板戲是*同誌親自抓的,親自指點的,是*的偉大成果。對樣板戲的態度就是對*的態度。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在*初期的二、三年裏,每逢演樣板戲,不管是哪一派,在開鑼前都要滿懷激情地說一聲“向*的英勇旗手*同誌致以崇高的敬禮”,這時台下立即響起熱烈的暴風雨般的掌聲。*事件以後,這個儀式取消了,但*同誌情有獨鍾的關懷一直在京劇界、特別是樣板團存在。所以,*同誌所說的“十年磨一戲”的指示必須時刻牢記心頭,並且要付諸實施。為了落實*同誌這個指示,劇團裏自然要天天排樣板戲。有人說,每排一次、每演一次樣板戲都是政治學習,觀摩兄弟劇團的演出也是政治學習。現在演員由國家發工資,還根據*同誌的指示發津貼(樣板團每人十元,武京、省京九元,專縣八元),生活上有了充分保障,所以演員們就能一心一意地排演樣板戲。怎麼能算經濟帳呢?這個道理鍾佩文當然懂啊,因此姐姐演江水英、姐夫演常富,還一遍又一遍排戲,他也見怪不怪了。閑暇無事的時候,他常到台底下看排戲。不是特別感興趣,而是湊熱鬧。
????昨天晚上《龍江頌》演完後,他知道今天白天休息,很高興,覺得姐姐姐夫幾乎天天演出,太累,休息休息也是理所當然的。他為他們倆高興。可他發現姐夫不怎麼高興,一問,才知道領導要他修改前些年編導的《山花姑娘》。姐夫想推掉這個任務,可就是推不掉。姐姐在一旁還埋怨他,怨他不肯接受任務。鍾佩文倒還理解姐夫的苦衷。
????*前,特別是京劇會演以後,大唱現代戲。領導要姐夫編一個新戲。他欣然接受任務,以小說《戰鬥在敵人的心髒》為底本,滿腔熱情地編了一出同名戲曲,既叫好,又叫座。領導滿意,姐夫得意。沒想到*初期劇團把劇本批了,說他借**地下黨員劉嘯塵之口,大肆宣泄對“共產”、“亡國”不甘心的反動情緒。領導還氣憤地說受了蒙蔽,不替姐夫承擔任何責任。好在《山花姑娘》沒挨批;但成績是屬於黨和群眾的。很快地,姐夫的問題被定為敵我矛盾,本人按敵我矛盾處理。他害怕極了,也憤恨極了,更後悔極了。後來批資反路線,他僥幸逃過一劫。一打三反前後,他排樣板戲、演樣板戲,倒也自在。誰敢挑樣板戲的刺兒啊!所以他幹得安心。可如今要他修改《山花姑娘》,他難免心裏犯嘀咕。《山花姑娘》不是*搞的樣板戲,誰都可以挑毛病,萬一在雞蛋裏被挑出一點點骨頭渣子來,那就不得了。從五七年到現在,十六年了,他在階級鬥爭的風口浪尖上不是鍛煉得無比堅強,而是被顛簸得頭昏眼花,幾乎分不清東南西北了。心裏有苦說不得,隻能悶著,悶著,以致憋得喘不過氣來。更讓他氣憤的是,劇團領導跟新招來的一批學員講話,竟然指著幾個角兒說:“他們的藝術技巧你們要學習,但對他們頭腦裏的資產階級世界觀你們要堅決鬥爭。”姐夫後來對鍾佩文說:“我當時心裏好笑。一天到晚盯著我,我還教你什麼玩意兒呢?把你們教會了,再把我一腳踢開,這跟舊社會的做法有什麼區別?去他媽的吧!”他和姐姐都擔心自己的未來,感到前途莫測,凶多吉少,因此處處小心,生怕有什麼把柄被抓住了。這次領導要他修改《山花姑娘》,他自然非常害怕。姐姐也怕,但她知道如果不接受任務,情況會更糟,說你對群眾的批評教育有抵觸情緒,不貫徹執行無產階級革命文藝路線。真要到了那一步,可怎麼辦呢?真是左也難,右也難。姐姐在戲台上演阿慶嫂,唱“風聲緊”那段,問自己“怎麼辦”,後來還有解決的辦法;可在現實生活中,她問自己“怎麼辦”,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唱戲跟生活是兩碼事!
????姐夫修改《山花姑娘》,還有個技術方麵的問題,就是怎麼塑造人物。演樣板戲有章可循,就是看不到樣板團的演出,還可以到省京、市京去觀摩。可是排演《山花姑娘》就不好辦,該用怎樣的台詞,該用怎樣的表情和動作呢?姐夫心裏沒譜。他知道,別看有的人唱戲不中用,當導演就更別提了,可挑起毛病來比漢口同濟醫院的頭號主治醫生還厲害,一挑一大堆,分析起來就更怕人,足以要了你的命。當年武漢京劇團演三國戲《走麥城》,深受群眾歡迎,圈裏人也讚不絕口,是劇團的保留劇目。可在*中被人一分析,可以把你嚇死,說這出戲惡毒攻擊新中國的革命外交路線。為什麼呢?因為關羽沒有聯合孫權共同反對曹操,反而又反曹又反孫,終於垮台;這就是影射黨中央既反帝又反修,也會像關羽一樣垮台。會場上,聽眾聯想到《海瑞罷官》、聯想到“三家村”的黑話,無不慷慨激昂而痛加申討。那個導演渾身是口也辯不清楚,最後隻能跳長江自殺。姐夫怕修改得領導不滿意,又經人分析一通,發現了影射的問題,哪便如何是好呢?
????就是演樣板戲,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保險。那年,《紅旗》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題目叫《學習樣板戲,保衛樣板戲》。劇團黨委書記老吳看了,十分激動,立即召集積極分子會議,在會上慷慨陳詞,嚴肅指出幾個問題:有人演出,總演不出英雄人物的韻味來,結果糟改了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形象;有人唱“我家的表叔數不清”那一段,唱得嗲聲嗲氣的;唱楊子榮,老是帶點匪氣。老吳指明鍾佩玉唱戲有才子佳人味兒,還搬出李小娟批判鍾佩玉的話,“那是打著紅旗反紅旗”。鍾佩玉聽到這個消息,嚇得魂飛魄散,以為即將大禍臨頭。還好,會後沒把她怎麼樣。不過自那以後,演員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排戲就老實多了,摳得也更狠了。
????姐夫感到他人生的節骨眼兒到了。退路是沒有的,隻能往前走。他想,修改《山花姑娘》首先得從主題上著眼。確立什麼主題呢?他先征求小舅子的意見。
????鍾佩文打小就在京班兒長大,耳濡目染,對京劇裏的道道也略知一二;再說又是教語文的,確立主題能說上幾句。他知道《山花姑娘》的劇情是:在一個公社的衛生院,有個年輕的女醫生叫山花,另一個醫生是老中醫,醫術高明,但思想保守。一天,來了一個危重病人,老中醫不敢收治,要家屬送到縣裏、省裏的大醫院去看。山花認為,山高路遠送病人太難,又耽擱了搶救的時間,就采用土法治療,還上山采藥,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治好了這個病人。這事給老中醫很大教育。這出戲反映了兩種思想的鬥爭。鍾佩文說,反映兩種思想的鬥爭現在看來是膚淺了,思想性要提高,就把老中醫改為暗藏的階級敵人,想在山花熬的藥裏放毒,一則保持自己的權威地位,二則毒死貧下中農來搞階級報複。這樣,戲的主題就改為反映兩個階級的鬥爭,批判城市老爺衛生部,就切合了當前的形勢了。
????姐夫一聽,連連說好,又補充一點:“戲裏還要批判反動醫療路線,阻撓醫務人員上山下鄉,造成廣大農村缺醫少藥的局麵,給下麵的階級敵人壟斷醫療衛生工作提供條件。”鍾佩文聽了,也表示讚同。
????姐夫又說:“主題確定了,表演就好辦嘍,反正把山花塑造得好上加好就行,這可以參考江水英,她們兩個都是農村的。把老中醫演得壞上加壞,也可以參考《審椅子》裏的那個地主。”說著,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
????晚上完了戲之後,姐夫趁熱打鐵,忙著修改劇本。
????第二天一大早,鍾佩文起床後,吃了姐姐給他下的一碗雞蛋麵,就出去走走。他沿著公路往東走,看到機械廠在路邊的十四排平房,心想有朝一日能住進其中的一間房子,今生足矣。他邊走邊看,在百子畈的田野裏轉悠,沐浴著清晨的涼風。
????太陽大了,暑氣蒸騰,他便回到姐姐家。一進門就看見姐姐跟姐夫在拌嘴。又吵什麼?
????姐姐說:“你看你哥哥,先要他改劇本,他不敢改,在發牢騷;現在改了,又發牢騷。成天發牢騷有什麼用?”姐夫說:“你說我成天發牢騷,你呢?你滿好?你發的還少哇!”姐姐被噎得直咬牙。
????鍾佩文不明白,改了本子完成了任務還發什麼牢騷呢?姐姐笑著說:“你哥哥怕將來出問題,領導又不認帳,就把領導要他改本子的話、幾個領導在場各人怎麼說的全記下來了。嘿嘿!你哥哥還說,這哪叫修改,等於是另起爐灶,又編了一出。”
????姐夫不高興地說:“本來就是這麼回事兒。有什麼好笑的。”姐姐說話帶上韻:“妾身並非笑你呀,官人!我是笑你記變天帳啊。”
????鍾佩文聽了,也覺得好笑,感到如今的人都變精了,也難怪,存在決定意識嘛,不過,留一手也好,就說:“姐,姐夫說的對,主題變了,等於是另編了一出戲。樣板戲不就是這樣編出來的?”
????姐姐聽他這樣說,嚇壞了,把右手食指豎起挨著嘴唇,噓了一聲,趕忙跑到門口去喂雞。
????姐夫說:“你說樣板戲是這樣改出來的,我也有同感。可這話就在家裏說說算了。要是到外麵說,被他們聽見了,那可不得了。你看見你姐姐嚇死了吧,去年我就惹過一次麻煩。那是八月份,劇團放三天假,我在天井裏跟幾個人閑聊,就是這麼說的,沒想到……
????七二年八月份,天真熱,幹得冒火。劇團領導決定放三天假,有些人好回鄉下家裏去看看,送點錢,送點東西。前兩天,姐夫聽了姐姐的話,在外麵乘涼不多言不多語,倒也太平。哪知到了第三天,從省京來了一個朋友,聊起北京、上海、武漢的京劇團裏的軼事,其中聊到樣板戲借鑒老戲裏很多玩意兒。姐夫一下子就來了興趣,問是怎麼回事兒。朋友說:《海港》裏馬洪亮唱的“什麼人”,就是從馬派來的;《龍江頌》裏江水英唱的“多少奴隸未解放,多少窮人遭饑荒,多少姐妹受迫害,多少兄弟扛起槍”,是從紹興戲來的;還特別說到沙奶奶的一句唱詞“想當年”跟《寇準罷宴》裏劉媽媽唱的是一模一樣。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上,話不投機半句多。朋友乘著酒興,邊說邊唱邊表演;姐夫聽得眉飛色舞,也乘著酒興時不時插幾句嘴。下午,他送走朋友之後還沉浸在興奮狀態。晚上,他乘涼的時候就跟劇團的人聊開了。劇團的人大多是本地人,哪裏聽說過這些事兒,就圍上來聽他說。他正在興頭上,說起《沙家浜》是從《蘆蕩火種》改過來的,原來主要人物是阿慶嫂,不是郭建光;還說《蘆蕩火種》的主題是反映地下黨的,後來才改為宣傳武裝鬥爭;又說《紅燈記》的前身是《自有後來人》,李玉和在臨上刑場的時候給李奶奶下跪,說“兒子不孝順,不能給您養老送終了”;最後說,樣板戲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改來改去才改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姐夫的本意是說樣板戲繼承了傳統、又加以革命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