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兩利相權取其重
荀子曰: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成功人士並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超人”,隻不過他能將別人的力量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運籌帷幄,為我所用,這就好比將自己“放大”,使長處得到發揚,短處得到克服,從而成了一個“大人”“超人”了。所以說,若要成功,就應該善於借助別人的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用人者,取人之長,避人之短。
——魏源
故事回放:
陶朱公原名範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以後,急流勇退,由從政轉為經商。他謀劃治軍的功夫厲害,經商賺錢的本事也不差,幾年後就成了大富翁。
後來他的二兒子因殺人被囚禁在楚國。陶朱公想用重金贖回二兒子的性命,於是決定派小兒子帶著錢財去楚國辦理這件事。
長子聽說後,堅決要求父親派他去:“我是長子,現在二弟有難,父親不派我去反而派弟弟去,這不是說明我不孝順嗎?”
陶朱公的夫人也說:“你派小兒子去還不知道能不能救活老二,不如派長子去吧!”
陶朱公不得已就派長子去辦這件事,並寫了一封信讓他帶給以前的好友莊生,交代說:“你到了之後就把錢給莊生,一切聽從他的安排。”
長子到楚國後,按照父親的囑咐把錢和信交給了莊生。莊生看了信之後對他說:“你先回去,即使你弟弟出來了,也不要問其中的原委。”但長子告別後並未回家,心想把這麼多錢給他,如果二弟不能出來,那不是吃大虧了?
其實,莊生雖然窮困,但卻非常廉直,楚國上下都很尊敬他。他並不想接受陶朱公的賄賂,準備在事成之後再還給他。陶朱公長子不知原委,以為莊生無足輕重。
第二天上朝時,莊生向楚王進諫,說某某星宿相犯,這對楚國不利,隻有廣施恩德才能消災。楚王聽從了莊生的建議,命人封存府庫,實行大赦。
陶朱公長子聽說馬上要大赦,心想弟弟一定會出獄,那麼給莊生的金銀就浪費了,於是又去見莊生要回了錢財。
莊生被他這種行為激怒了,又進宮向楚王說:“我以前說過星宿相犯之事,因此大王準備修德回報。現在我聽說陶朱公的兒子在楚國殺人被囚,他家裏拿了很多錢財賄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民眾說大王並不是為體恤社稷而大赦,而是由於陶朱公兒子的緣故才大赦的啊。”楚王於是下令先殺掉陶朱公的兒子,然後再大赦。結果陶朱公的長子隻能拿著弟弟的屍骨回了家。
長子回家後,陶朱公說:“我早就知道他一定會害了他弟弟的!他並非不愛弟弟,隻是因為他年少時就與我一起謀生,所以看重錢財。而小兒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富有的環境中,所以輕視錢財,揮金如土。我堅持要派小兒子去辦這件事,就是因為他舍得花錢啊。”
聽老經驗:
自古以來,金錢的誘惑一直巨大無比,很多人要錢不要命,追逐金錢,置誠信於不顧,最後付出慘重的代價,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就像陶朱公的長子,他身在富貴之家卻仍然視錢財如生命,甚至在弟弟身陷困境時向莊公索回求人幫忙的錢財,失去了別人的信任,以至把事情搞砸。
有理性的人都會算這樣一筆賬:生命與金錢相比,生命重若泰山,金錢輕若鴻毛。金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所以人生在世,不應把金錢作為生存唯一的基石,更應該看重的是做人做事方麵所必須具備的高貴品質。
第二節 別因好心被冤枉
故事回放:
1999年8月30日,湖南省長沙市體育館路口華廈證券營業部外牆上貼著一張特別的“尋人啟事”,引起眾多路人的注意。其大意是:8月28日清晨,一位老太太在此路段摔倒在地,被一名騎車男子救起,男子打的將老人送往醫院診治。不料,老人及其家屬將責任歸罪於他。這名男子感到委屈,卻又有口難辯,希望當時一位在場幫忙的女士能夠站出來作證。
這名寫啟事的男子是長沙市第一醫院職工王和平,摔倒的是家住開福區便河邊的鄧玉娥老人。王和平向記者介紹,那天早晨7點50分左右,他騎車出去辦點事,路過體育館路時,看見一位老太太顫巍巍地橫過馬路,他有意從左邊繞過去,並叮囑她要走穩點,沒想到他剛超過她不遠,老太太卻自己摔倒了。他下了車,扶起她,關心地問:“沒事吧?”老太太說:“腳有點疼,不能落地。”此時,一位30多歲的高挑女子趕過來幫忙,並把他的自行車推到路邊,落了鎖。他急忙打的送老太太到長沙第一醫院,一邊安排拍片,一邊試圖與她的家人取得聯係。
開始他還感到欣慰,因為那老太太一個勁兒地感謝他,說他心地好。不久,老人的兒子劉放三趕過來了,她也沒說什麼。片子出來了,骨科主任看了後建議休息兩周。但劉放三一口咬定是王和平撞倒了老人,要到現場去證實,而王和平堅持說自己絕對沒有碰她。劉放三蠻橫地說:“不是你也是你。”兩人吵吵鬧鬧,醫院保衛科出麵調解,王和平當時心情激動,加上他口頭表達能力差,對一些細節表述不清,以致保衛科的一位幹事也認為他與這件事有關。
當天下午,王和平把鄧玉娥送回家中,誰想,剛到家幾分鍾,她就口吐鮮血。王和平急了,撥打120叫來救護車,送到第一醫院搶救。院方確診為骨盆骨折,由此造成腹膜後血腫和大量失血,需要立即組織醫療力量動手術,於是鄧玉娥的家屬逼著王和平到處借錢辦住院手續。
9月2日晚,74歲的鄧老太太在醫院去世,其家屬在醫院大吵大鬧。醫院保衛科一位幹事出麵作為中介人,要王和平拿5000元一次性了斷,王和平開始不同意,說沒這麼多錢,也沒義務出這筆錢,但他已被折騰得疲憊不堪。
最後,出於無奈,王和平與鄧玉娥的兒子劉放三簽訂協議,由王和平負擔鄧玉娥在醫院的約7000元治療費用,並一次性補償給劉放三5000元,鄧玉娥的家屬今後不再追究第一醫院與王和平的責任。
王和平稱這是被逼無奈,“破財消災”,“息事寧人”。
“我很冤!很冤!”王和平說,“我真的很苦惱,不知做錯了什麼。”
其實,他沒做錯什麼,隻是他沒有在意人心叵測這句話,在做好事的時候忘了要多個心眼兒,使自己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免於被人懷疑。
聽老經驗:
遇到困難時,人們常會求人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哪怕是那些平時對你不理不睬的人這時候也會向你伸出求援之手,此時你是不是該拉他一把?我們當然應該幫助別人,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善意地對待他人,有時候我們的一片好心可能會被別人冤枉、利用。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在幫人忙的時候要懂得保護自己,以免惹禍上身。
第三節 給別人方便,也是給自己方便
故事回放:
漢文帝時,袁盎曾經做過吳王劉濞的丞相,他的從使與他的侍妾私通。從使怕袁盎降罪於他,就畏罪逃跑了。袁盎知道後親自帶人將他追了回來,並將侍妾賜給了他,對他仍像過去那樣倚重。
漢景帝時,袁盎入朝擔任太常,奉命出使吳國。吳王當時正在謀劃反叛朝廷,想將袁盎殺掉。他派500人包圍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對此事毫無察覺。恰好那個從使在圍守袁盎的隊伍中擔任校尉司馬,他就買來200石好酒請這500個兵卒開懷暢飲。士兵們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癱倒在地。當晚,從使悄悄溜進了袁盎的臥室,將他喚醒,對他說:“你趕快逃走吧,天一亮吳王就會將你斬首。”袁盎問:“你為什麼要救我呢?”從使對他說:“我就是以前那個偷了你的侍妾的從使呀!”袁盎大驚,趕快逃離吳國,脫了險。
秦檜擔任宰相的時候,有一個自視清高的書生,想在仕途上有良好的發展,但自知沒什麼背景,心想如果不用上一些手段,恐怕一輩子都別想有什麼大發展。
這個膽大包天的書生居然把腦筋動到當朝紅人秦檜的身上,不但精心偽造了一封秦檜的推薦信,還大搖大擺地拿著前去拜訪揚州太守。
書生認為太守一定會懾於秦檜的權勢而對他另眼相看,同時,也吃定太守應該不會也不敢去查對推薦信的真偽。
不料,這個太守並不是一個糊塗蟲,書生這兩下子早被他看穿了。於是,太守收繳了偽信,還將他押送到京師,交由秦檜親自處置。意外的是,秦檜知道這件事後,居然沒有動氣,反而給這位吃了熊心豹子膽的書生一個重要的官職。
秦檜的左右都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這樣做。
秦檜說:“有膽量假冒我書信之人,必然不是平常人。殺了他,未免太可惜,但如果不用官職來給他一條路走、一口飯吃,除非一輩子將他關在牢裏,否則這個人就很可能會轉而投靠其他勢力,那將後患無窮!”
聽老經驗: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將別人渴望的東西主動送上門去,能免憤恨、招感激,為自己贏得一份寶貴的人情,給自己以後的人生奠定基礎。因為世事艱險,誰也說不準會遇到什麼天災人禍,如果不注意在人生的點滴處留人情,就會無形中給自己埋下不少可怕的定時炸彈!而如果得饒人處且饒人,適當地網開一麵,也許就在無形中消除了很多危險。
第四節 容人之過,一種生存謀略
故事回放:
楚莊王打了勝仗,設宴款待群臣。席間,莊王命最寵愛的妃子為參加宴會的人敬酒。這時,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大廳裏開始燃起蠟燭。君臣猜拳行令,敬酒幹杯,好不熱鬧。忽然,一陣狂風刮過,所有的蠟燭一下全被吹滅,整個大廳一片漆黑。莊王的美妃正在席間輪番敬酒,突然,黑暗中有一隻手拉住了她的衣袖。對這突然發生的無禮行為,美妃不敢亂喊,一時又脫身不得,情急之下,順手扯斷了那個人帽子上的纓。對方手一鬆,美妃趁機掙脫,跑到楚莊王身邊,向莊王訴說被人調戲的情形,並告訴莊王,對方的帽纓被扯斷,隻要點明蠟燭,檢查帽纓就可以查出這個人是誰。
楚莊王聽了寵妃的哭訴,很不以為然。他想,怎麼能為了愛妃的貞節而使部屬受辱呢?
於是,莊王趁蠟燭還未點明,便在黑暗中高聲說道:“今天宴會,請各位開懷暢飲,不必拘禮。為了盡興,請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纓扯斷,誰的帽纓不斷誰就是沒有喝好酒!”群臣哪知莊王的用意?為了討得莊王歡心,紛紛把自己的帽纓扯斷。等蠟燭重新點燃,所有赴宴人的帽纓都斷了,根本就找不出那位調戲美妃的人。
就這樣,酒宴上的一場尷尬局麵化解於無形,大家都是盡興而歸,包括那個調戲莊王寵妃的人。
事後,楚莊王對寵妃解釋說:“酒後失態是人之常情,如果追查處理,反會傷了將士的心,使眾人不歡而散。”
時隔不久,楚莊王借口鄭國與晉國在鄢陵會盟,於第二年春天傾全國之兵圍攻鄭國。戰鬥十分激烈,曆時三個多月,楚軍發動了數次衝鋒。在這場戰鬥中,有一名軍官奮勇當先,與鄭軍交戰斬殺敵人甚多,鄭軍聞之喪膽,不久後就投降了,楚國取得了勝利。在論功行賞之際,莊王才得知奮勇殺敵的那名將軍,名叫唐狡,就是在酒宴上被美妃扯斷帽纓的人,他此舉正是感恩圖報啊!
聽老經驗:
容人之過、釋人之嫌不但是一種為人的度量,同時也是一種生存的謀略。大肚能容,方能得人之心。人非聖賢,誰能不犯錯誤呢?人犯了錯之後,總是非常迫切地希望得到別人的寬容,獲得悔過自新的機會。所以,對於一些小問題、小錯誤,為什麼不給對方一個改過的機會呢?對方一旦獲得你的寬容,就會產生感恩圖報的心理,以期通過自己加倍的改過表現來獲得你的認可。
第五節 酒香也怕巷子深
故事回放:
2000年7月,國內幾大著名網站的首頁上紛紛登出一條頗具轟動性的新聞:中國溫州某企業向白宮發出邀請,開價200萬美元邀請克林頓總統在卸任後擔任該公司的“形象大使”。
美國主流媒體也迅速轉發了這一新聞。畢竟,大選在即,政治炮彈十分稀缺。
這裏提及的“某企業”正是剛剛組建的以西服為主導產品的溫州法派服飾有限公司。幾乎所有的同行都認為這“純屬炒作”,是一個“國際玩笑”。此後,沉寂了大半年,人們差不多已經淡忘這個“玩笑”時,法派公司卻意外地接到了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裏的電子郵件,明確表示已是自由身的夫君克林頓願意認真考慮“法派”的邀請,並期待與公司方麵就此事進一步洽談麵議。
事實上,無論到最後克林頓是否同意做“法派”的代言人,“法派”的威望都會提升。因為人們會想:敢請克林頓做“形象大使”,這家企業實力一定不一般。這就是人們的習慣性思維方式。而企業也通過“造勢”達到了吸引更多的潛在消費者的目的。
《逆風飛揚:微軟、和我》一書的出版,使吳士宏這位女企業家的形象征服了無數的中國人,10萬冊書短時間內銷售一空,“吳士宏”三個字已成為網上的熱門關鍵字。
吳士宏因為一本書成了公眾人物。她的書將自己的形象推向了全國,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傳播力與影響力。請她出馬的邀請絡繹不絕,到最後她經過多方麵比較,選擇了集團。
有專業人士說:吳士宏現在即使什麼也不幹,憑她的形象影響力也足以成為巨富。
正是因為吳士宏為自己造出的強勁勢頭,使眾多大型集團把注意力集中在她的身上,而這些大型集團當然也知道,聘請吳士宏,也是借吳士宏之勢為自己做了廣告。
聽老經驗:
“勢”自然不能完全代表內在的實力,但是若造不出“勢”來,則一定不具實力——這就是生意場上的“錢”“勢”邏輯。現代人特別注重“炒作”,這本質上也就是一種“造勢”。古人說時勢造英雄,但這裏說的是整個曆史的趨向,一種大時勢。對於一些“小時勢”,則應該是“英雄造時勢”。現在的時代,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一定要善於“造勢”,讓“酒香”飄到更多的“巷子”,“因勢生錢”。
第六節 小人物也可成大事
故事回放: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按察使王士俊被派到河東做官,他正要離開京城時,大學士張廷玉把一個很強壯的傭人推薦給他。到任後,傭人辦事很老練,又謹慎,時間一長,王士俊很看重他,把他當做心腹。王士俊任期滿了準備回京城時,這個傭人忽然要求告辭離去。王士俊感覺很奇怪,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那人回答:“我是皇上的侍衛××,皇上叫我跟著你。你幾年來做官沒有什麼大差錯,我先行一步回京城去稟報皇上,替你說幾句好話。”王士俊聽後嚇壞了,好多天一想到這件事就兩腿直發抖。幸虧自己沒有虧待過這人,要是對他有不善之舉,可能命就保不住了。
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想要搞定大人物,就先搞定他身邊的小人物吧!戴笠當軍統頭子時,逢年過節,都要派人出去送禮,這禮並非送給達官顯貴。他手下的人把汽車停在國府路(今南京長江路)附近,到了黃昏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人過來問:“戴局長有東西交給我嗎?”然後接過紅包悄然離開。這些人,都是總統府裏的聽差、門房、女仆或是文書,雖然地位卑微,絕不可能參與軍國大事,但他們畢竟天天在蔣介石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