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進入決賽階段比賽的隊伍被分為4個小組,小組前兩名進級。決賽首次以“金球”決出勝負,德國隊最後憑借比埃爾霍夫的一粒進球第三次奪冠。
這些曆史如果不出現偏差,哪麼首要的就是渲染降低德國的奪冠熱門程度。
事實上,德國在決賽前,雖然湊不齊18人的名單,但還是可以準備出16人名單的,隻是有6人傷停缺戰而已。
穆勒、魯伊特兩張黃牌停賽,科勒在首場比賽2-0勝捷克的第13分鍾就受傷下場了。
博比奇在1/4決賽2-1勝克羅地亞時受傷,半決賽點球勝英格蘭時又傷了弗倫德,巴斯勒自從到了英國就因傷沒能上過1分鍾。
這6人中,主要集中在中後場,所以決賽時,德國人甚至作了門將雷克上場打後衛的準備,因為德國隊湊不齊18人的名單,所以歐足聯特許其從國內急招2人充實,但德國人謝絕了。
1996年歐洲杯進行得緊張激烈,殫精竭慮的德國隊經過一路血戰殺入冠軍決賽。
開賽前,全隊已是傷兵累累,就連替補門將卡恩都做好了上場擔當前鋒的準備。
驚心動魄的決賽戰至第59分鍾,捷克隊利用點球先下一城,第69分鍾,福格茨打出“最後一張牌”,比埃爾霍夫替下紹爾,4分鍾後,比埃爾霍夫高高躍起頭槌破門,德國扳平比分。
加時賽第4分鍾,比埃爾霍夫在小禁區前沿強行轉身射門,皮球貼著遠門柱進門,德國2∶1反敗為勝,最後一刻搭上“末班車”的比埃爾霍夫成為德國隊奪杯的英雄。
隨後李俊成又緩緩拿起筆寫出了當時德國隊的參賽名單。
科普克.海爾默、薩默爾、齊格、斯特倫茨.紹爾、哈斯勒、巴貝爾、埃爾茨.昆茨、克林斯曼
替補:博德(46’換下埃爾茨)、比埃霍夫(68’換下紹爾)、卡恩、雷克、施耐德
寫到這裏李俊成又標注了一句話:“這樣一支隊伍就是96年的冠軍,埃尼奧先生,你說這次的利潤會是多大呢?我盡量把細節寫在後麵,到時你隻要降低德國的奪冠熱門呼聲就可以了。”
後世有句話李俊成記得很清楚,“賭球公司想賺錢,那就力捧英格蘭。”
當時九六年歐洲杯小組賽英格蘭可謂一路高歌,奪冠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其次就是意大利與荷蘭。
其中荷蘭與英格蘭分在A組,德國、意大利與捷克分在C組,隻要有點理性的人,那麼他得知了德國隊目前的狀態就一定不會買德國,C組是名副其實的死亡之組。
回憶中,李俊成緩緩的把全部比賽過程簡略的寫了一遍,隨後長出了一口氣才放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