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錯誤的開始(1 / 2)

當一瓶礦泉水喝完後,你先別著急把它扔掉,靜靜的放在桌子上,看著它,很明顯它隻是一個空空的礦水瓶子,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這時候,你可以嚐試找來一把剪刀,把礦泉水瓶攔腰剪掉,然後再把一片幹淨而又新鮮的綠葉放進瓶口裏,灌滿一定的水量,不要太多。緊接著,你嚐試著放一些蝌蚪進去,中途在放進些蚊子。

這時把剪掉的半截蓋好,縫上,保持密封住,放到一間完全封閉的黑屋子裏,然後把一隻發光的燈泡懸掛於瓶口處。

假設有充足的氧氣不斷的提供給瓶子裏,並且溫度,資源適宜,隨著蝌蚪長大,瓶子mi的體積開始理論上變大,放進去若幹條蛇,等到一定程度後,隨著生物鏈變得越來越長,資源充足下,在給出新的生物或是變種的生物。

若幹年後,這個由初始人為簡單構想的生態係統變得越加複雜,又由於激烈的競爭和發展,最終有一種生物站到了生物鏈的最頂端。

而外在環境的假想設定並沒有得到改變,瓶口處還是那發光不變的燈泡,四周也是處於封閉的瓶壁,除了瓶口處傳來的強烈光源外,四周黑乎乎一片,看不到任何的樣貌。

現在,把礦泉水瓶放大n倍,看成地球。人類經過m年後,走上生物鏈的頂端,變成了最強者,但麵臨資源短缺和不可恢複性,同類間依然存在著如達爾文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強者獲得了好的物質生活,弱者則因為交不起藥費而上了天堂,這很現實,同樣真實。

當現在把目光轉向地球外麵,有時候就不禁發問了,茫茫宇宙,看到的就感覺神奇而又縹緲,宇宙間這樣那樣充斥著許許多多未知的神秘,很多是根本想不到的。

這時候該有一個問題出來了,那宇宙外呢?

在潛意識中,所有的生物幾乎都是單細胞生物慢慢發展來的。在顯微鏡沒有造出來之前,沒人知道還有看不見的細菌存在,繼而後來還要小的分子,原子,原子核,電子,以至於目前科學盡頭的誇克。那麼,誇克後麵或許還有些什麼呢?

人通過物理來認識世界,通過數學工具來驗證世界真實性的一種手段。有時候,不禁在想,隻要是人創造出來的東西,是否本身就會有一種發展到頭的束縛呢?

能量守恒定量,隻要學過物理的都知道。動能可以轉化為勢能,勢能同時也可以轉化為動能;而又要不禁發問了,除了我們存在的這個空間外,是否還存在著自己的另一個空間,可以這樣想象,前一秒,自己是某一個樣的,哢擦一下,照片定格在了某一秒,他是獨立的;前二秒,又是獨立的,以此形成了一連串的自己;而現在的猜想是,以n為生活的空間a內,是否還存在著n1,n2,……為生活的空間內。而n,n1,n2……他們共同的運氣假設為0,這是否也意味著有人在得到好運,過上瀟灑日子的同時,而又有人饑寒交迫,每天生命都受到巨大的威脅呢?

喜歡看科幻小說的朋友可以看看,最好是給點建議,分享自己的看法。本說的中心思想是,現實世界的“外硬件”(指的是運氣,以及一些看不到,摸不著但也真實存在的非物質),是和另外一個也存在著自己的時空保持著能量守恒,以此進行描寫。

——卷首語。

又是一個暑假過去了,新的人來了一批,老的人走了一批,學校還是那個學校,人倒是換了不少。

雖說到了9月,但陽光明媚的早上熱度絲毫不減。寬敞的操場上人頭攢動,幾個落地大音響拚了命的呐喊著,兩座臨時搭起來的鋼棍上,正中間掛著的一條寫著歡迎新生的大紅色橫幅隨風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