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各自盤算(1 / 2)

允熥呼呼大睡的這兩,京城表麵上看沒生什麼事,但是暗地裏則暗潮洶湧,外地來京的藩王也都沒有著急回封地,因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朱元璋還沒有作出決定,那就是立誰為儲君。 WwWCOM

所有有些關係的人,不管是藩王還是大臣,都在觀察思索朱元璋的行為和想法,揣摩誰會被立為儲君。不過因為老朱同誌十分有威嚴,前幾年又一茬一茬地殺大臣,很少有人敢公開談論這件事,隻有幾個年齡很大的大儒上書請早立太子,老朱也沒搭理他們;不過,私底下的交流是怎麼也禁止不住的。

京城洪武街,一座極其富麗堂皇,規模宏大的府邸內,一名看起來很有威嚴,年紀大約三十多歲的男人正在與一個看起來一副高僧樣子的年老的和尚交談。

隻見那名高僧道:“殿下,老僧就直言了,殿下您當太子的幾率太渺茫了,現在秦晉二位王爺尚在,秦王殿下雖然品行不良,但畢竟居長,晉王殿下更是頗有才能,將太原一帶打理的井井有條,與晉王殿下相比,您並無優勢。更何況,據老僧的思索,陛下很有可能,冊封皇次孫為皇太孫。”

“這不可能!”聽到這裏,之前一直淡然的聽著老和尚話的男子終於神色變了,失聲道。

這位頗有威嚴的男子便是皇四子燕王朱棣,那位老和尚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道衍和尚姚廣孝了。

燕王朱棣當然是想當太子,以後好當皇上的;但是他也知道即使太子死了,老二、老三都還在,老朱一向推崇長幼有序,不太可能跳過他倆直接到自己;並且先太子和老二、老三都記在了馬皇後名下,算是嫡子,自己則是庶子,所以要是老二、老三中的一個當了太子,自己還可以接受,但是道衍居然允炆那個屁孩最可能當帝國的繼承人,自己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道衍停了一會兒,又道:“殿下,陛下最喜歡的,就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皇次孫完全符合;並且,次孫殿下聰敏好學,為人又敦厚仁愛;而當今聖上,對臣下頗為嚴厲,所謂寬嚴相濟,所以仁愛寬厚的次孫殿下是非常適合的;另外,皇次孫就在京城。”

他沒有多講,因為他相信燕王殿下也是聰明人,稍微點一下就能意識到朱允炆的優勢。

朱棣聽了他的話,也馬上明白了朱允炆的優勢所在,但是他還不是很確定,畢竟,國賴長君,尤其是現在開國不過一代,隔代傳位風險很大。

但是,他不自覺的的開始思考如果朱元璋真的想把皇位傳給了朱允炆,自己有辦法阻止嗎?他悲哀的現,自己沒有任何辦法。老朱同誌的威嚴巨大,且意誌極為堅定,一旦決定了一件事,是不可能任何人被改變的。

至於在他還沒有決定的時候,嗬嗬,怎麼勸?難道跟老朱:“你不能立朱允炆為皇儲,因為他年齡太巴拉巴拉的”?除非是想死,否則沒人敢這麼;就算有人敢這麼,也起不到作用,反而讓老朱更加堅定自己的決定。

而等到朱允炆即位了,自己就不可能有機會了。難道造反不成?就算是造反,曆史上統一的皇朝造反成功的例子隻有晉代的八王之亂,但當時不僅有八個王爺起兵造反,並且當時的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是有名的低智商的殘障皇帝;而本朝根本不可能有多少兄弟願意跟隨自己叛亂,允炆也絕對不是殘障人士,他不僅不殘障,還比較聰明,所以造反成功率太低現在不予考慮。

想來想去,想來想去,想不到辦法,於是朱棣又問道:“大師,您可有辦法助我登上太子之位?”雖然知道希望渺茫,但是朱棣仍懷著期望望著道衍。

道衍搖頭道:“現在看來,殿下您沒有可能被冊封為太子。論長,有秦王殿下;論孝,有皇次孫;論賢,也有晉王殿下,殿下您完全不占優勢。”

“殿下您唯一長於諸王的就是用兵之能,但是,禦駕親征一般都是國家危機時的不得已手段,平時並不需要,平時君主隻需要任用善於用兵的將領就是了。”

朱棣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是聽到此話仍然感到一陣絕望。他站起來,跺著步子走了幾步,到:“等父皇做出決定再。”

類似的對話在京城許許多多的地方生著,不過這些對話對允熥還產生不了影響。允熥再次醒來的時候,已是又過了,已經是七月十二的伴晚了,允熥在起來後一邊在王進和王喜的服侍下吃飯,一邊問道:“二哥現在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