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我與兄長失散多年,本以為已無再見之時了,天可憐見啊,兄長自幼喜愛奇門遁甲之術,修習數年,如今終成一代國師,倒也遂了他願!“
“王大人,咱家呢在宮裏一直是在懿貴妃主子身邊當值,這次能夠出來開開眼,也多虧了懿主子和國師在皇上和六爺那兒說項,臨前兒呢不止萬歲爺有口諭單獨給您,國師也還有幾句話讓我單獨捎給您!“
“哦,兄長有話交代?!”
“國師讓我問您,《青烏序》您還記得嗎?”這太監壓低了聲音說完這句就鬼鬼祟祟的向左右看了看,“王大人,說句犯忌的話,這《青烏序》三個字咱家可是聽皇上跟六爺反複念叨了好幾回了,國師又讓帶這句話給您,您可得掂量著點啊!”聽到此處,我頓時緊張起來,《青烏序》一直帶在我身邊刻在我腦中,若不是憑借其中所述我也不可能在曾侯帳下積功累進至三品按察使,但是它的來路除了我們王氏一門,決不可外泄,我強壓住我的緊張,故作輕鬆道:“嗬嗬,公公多慮了,這《青烏序》嘛,乃是宋時一位叫做賴風岡的風水大師所作,哦,也就是民間稱作賴布衣的那位,相傳賴布衣所著《青烏序》剛剛脫稿就被南華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經一百多年後傳給了劉伯溫,劉伯溫憑它輔佐朱元璋成就了帝業。這是世人皆知的,也談不上什麼犯忌!”這個時候正好酒菜送進來了,那太監也就訕訕道:“不犯忌就好啊,國師整日在皇上身邊,咱家就怕犯了忌諱,牽連著懿主子就不好了,嗬嗬,來,王大人,咱起筷?”
好不容易送走了這太監,我屏退了下人,端著茶杯又陷入了沉思,這《青烏序》是我明朝時的爺爺從劉伯溫的長子劉漣手上盜來的,後來在明洪武十年,劉漣與胡惟庸的黨人起衝突,被脅迫墮井,臨死前將《青烏序》失蹤的線索告訴了當時的燕王朱棣。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姚廣孝明察暗訪到我王氏,在威逼利誘下,我老爹帶著我們兄弟和《青烏序》投靠了燕王,後來燕王趕跑了建文帝,即皇帝位改元永樂,永樂元年,詔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四年,詔以翌年五月建北京宮殿。這永樂大帝看我王氏一門俱多習堪輿,就讓我們跟隨工部尚書宋禮平江伯陳瑄等籌備遷都北京,正當我少年得誌小有名氣,在北京的大街上閑逛時被一駝背老嫗輕輕那麼一撞,當即昏迷不醒,睜開眼睛時已經改天換地幾百年了,由於我沒有剃頭,被當做遊方的道士送到了正準備做法事的湖南湘鄉知縣府裏,因為會寫文章會功夫被聘為知縣的刑名師爺,沒有過多久偶遇曾侯相談甚歡一見如故,用《青烏序》裏記載的一些東西籌措軍餉,鹹豐九年十一月攻取安慶,積功至按察使,這其中《青烏序》對於我穿後的生計是功不可沒,現在這皇帝老兒怎麼惦記起它來了,我不由得有一種“懷璧其罪”的感覺,看來真的得趕快進京與我大哥見麵,看能不能在不損或者少損他陽壽的情況下施動逆轉乾坤大陣回到我本來的時空中去,想到這裏,我喚來王九:“速去準備,我們盡快進京!”
第二天一早,我和王九還有那一幹傳旨的欽差太監侍衛,在送官亭別過了另一幹上憲同僚職官,輕車簡從的上路了!
我騎在馬上,心裏大叫著:“北京城,我回來了!想四百多年前,你還是老子參與修建的呢!”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