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11月26日,當大明兩個派係的候選人還在無線電台參加最後一次無線電辯論演講賽,為彼此拉選票的時候。
位於川渝省某處底下實驗室內,一群物理學家正聚在一個黑色的房色的房間內,認真的看著房間裏的儀器設備。
這是一個非常漆黑的房間,似乎沒有一點光能夠照進來,房間內的牆壁上被塗抹著特殊的黑色油漆。
僅是這一個實驗室的搭建就花費了這些物理學家半年的時間,並且一個房間的成本價竟然來到了誇張的40萬龍元,快和原子反應堆有一拚了。
通過該研究所在地上的代號和徽標,能夠得出該研究所是一個專門研究量子力學的研究室。
此時60多名物理學家正在利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做一項困擾人類百年的實驗——光子的性質!
“哦,我的老天爺啊!我非常的激動,我們竟然正在見證曆史性的一刻,隻要我們啟動,我們就能夠終結掉人類科學家數百年的爭論!”
量子力學科學家普朗克興奮的搖晃著潘冠霖的胳膊,作為一名普魯士科學家,他也是被天才俱樂部的人才獵手一個麻袋一張船票給弄到大明的。
不過這位傑出的科學家沒有抱怨,沒辦法誰讓大明給的太多了,現在各個項目組的經費多的用不完。
曾經的普朗克認為大明帝國的物理學發展是落後於普魯士帝國的,可真等到他來到大明後,發現自己所想的都是錯誤的。
或許在十年前大明的科學家非常的擅長應用型物理學,但十年後的今天,大明帝國早已經從物理第二梯隊變成了T0梯隊,已經引領全球的物理發展。
不僅核物理領先世界,凝聚態物理、基礎力學甚至量子物理都在向前沿發展。
造就大明帝國物理奇跡的原因無非有二。
第一是有錢了,基礎學科的前沿探索非常的花錢,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選擇的研究道路是不是正確的,雖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但總會有最優的道路。
可能現在研究的方向是對的,但科技水平不夠,這也會造成一整個項目前期的花費全部打了水漂。
如果讓普魯士和日不落帝國的皇家研究院花費150萬龍元建造一個專門研究量子力學的研究所,去研究可能100年都沒有什麼突破的學科,那些議會的議員絕對會罵這些科學家是個蠢貨。
在他們看來,研究這玩意還不如造幾條軍艦有用。
可就是在大明,這些科學家隻要有研究方向,隻要不是貪墨研究經費,那麼整個項目的研究經費是上不封頂的。
有些官員跟朱銘軒說過帝國每年在前沿科學上麵花費的錢財太多了,都比軍費還多了,建議朝廷削減一下在科研方麵的投入,砍去一些看不到前景,沒有用處的研究。
其中原子物理也是被認為是沒有前景的學科,可朱銘軒知道原子物理才是開啟下一個時代大門的鑰匙,大力發展原子能是帝國未來走向太空的第一步。
未來向星際擴張的大明帝國海軍必定是用核能的,肯定不會用什麼普通的化學燃料。
量子物理?這可是被譽為低級文明窺探高緯度的方式,要想東方文明走的長遠,量子物理必定發展。
第二個原因也是人才的問題,在之前大明帝國的百姓吃飽飯都成了問題,更別說支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這些花銷太高了。
大明帝國雖有大量的人口,可真正能夠上大學的人還是太少了,這也是建武40年以來帝國科技研發水平始終處於第二梯隊的另一個原因。
但好在新皇重視教育,搞出來的9年義務教育極大的提升了新一代年輕人的文化水平和科學觀,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接受高等教育,這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學生就是科學家的新鮮“血液”。
每10個大學生當中,如果有3個選擇進入研究所研究技術和理論基礎,那麼大明帝國每年新的科學家就能增加三四萬人。
除了增加本族科學家的數量,大明帝國也是把目標放在了世界各國的身上。
根據一項內部的權威報告,大明帝國從1812年開始加速吸收世界科學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