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巴格達電池(2 / 2)

果然,圓球底座上麵的線都伸到一個個罐子中,然後這些罐子上麵都用罐子一類的東西連通著,可是這也不能說明是使用電池照明的,秦蓁還是很難相信。

燕飛看出了秦蓁的懷疑,“這邊有幾個人,正在把水一樣的東西往其中的一個罐子中倒。”

秦蓁看過去,的確,畫中有幾個似乎是宮人一樣的在往其中幾個罐子倒水,都是畫的很簡單明了,旁邊沒有其它的東西。

“人家倒水也許是為了插花或者是為了加濕空氣呢。”胖子湊了過來。

一句話氣的秦蓁想揍他,沒好氣的說,“你神經病還是人家神經病,這裏這麼潮濕用著加濕器嗎?再說了,裏麵昏暗不見天日,插花幹什麼,誰欣賞,能開花嗎?”

胖子自討沒趣退到了一邊,燕飛又走到倒數第二幅的壁畫前麵說,“你看看這個,和最後一幅我們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秦蓁看了看,畫麵裏的人物幾乎是一樣的,場景也是一樣,沒有看出有什麼奇特的地方,但是感覺少些什麼,其實就是什麼也沒有看出來。

秦蓁搖了搖頭,讓燕飛講一下。

“這些上麵也有大圓球,可是上麵並沒有在圓球周圍刻畫像最後一幅一樣的那些線,這也就是說,這些圓球根本沒有發光。

最後一幅裏麵的人將水倒入這些罐子裏麵,然後這些大圓球一樣的東西就能夠發出光。”燕飛指著最後一幅畫說。

的確,這裏麵有幾個像是奴仆的人正在將水一樣的東西倒入罐子裏麵,這個時候裏麵的那些圓球上麵有了光線,這就是證明圓球已經發光了。

“你們聽說過巴格達的電池嗎?”秦蓁突然想到了什麼,就問燕飛和胖子。

“巴格達,不就是那個伊拉克的首都嘛,薩達姆同誌的地盤。不過巴格達電池,沒聽過,阿裏巴巴和四十大盜倒是小時候讀過。”胖子搖了搖頭,燕飛更沒聽說過。

秦蓁開始解釋,“在巴格達伊拉克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一隻簡陋的小陶罐,外觀雖不起眼,卻被譽為考古學領域最令人吃驚的發現。因為盡管已有大約兩千年曆史,但以陶罐內裝的所有物質及其製作意圖來判斷,這隻陶罐卻像是一個電池的外殼,這種電池是在公元前248年到公元前226年的一個帕提亞村莊遺址上被發現的。

我隱隱約約感覺到,在以前可能有古人不經意間也見到了閃電落在這些山上,然後這些螢石也發出了光,所以他們就利用了這個原理製造了人工電池。

這些古人們不知道怎麼明白了這個原理,所以才會製造人工的電流,這些圓球如果是螢石製造的,那麼它們就會通過人工製造的電流發光。隻要我們知道了這個原理,也就不難辦了,我看這些古代電池的發電方式和書中記載的巴格達古電池差不多,我們也能根據這些東西來讓這些陶罐發出電流,讓圓球發光。”

“原來是這樣,不過我也在懷疑,為什麼古人不直接用火把。”燕飛有些疑惑。

胖子聽不明白兩人究竟在討論的是什麼,所以就自己找個地方歇著去了,這種動腦子的事情,胖子一向是交給秦蓁跟燕飛解決的。

秦蓁跟燕飛兩個人想了一會兒,一時沒有頭緒,僅僅是因為有了這些圓球能夠提供光源就不再用火來照明了嗎?

在三國兩晉之前,火把和油燈之類照明是最普遍的方式,可裏麵連一個油燈也沒有,包括之前提到像是長信宮燈那樣的燈台等等。這不禁讓人感到很奇怪,古人既然這樣設計,肯定是有他的用途,何況這是給始皇帝設計的,誰知道他憋著什麼樣的壞水來算計後人。

“難道是因為有了這些圓球提供光亮就不再用燈火之類的照明嗎?”燕飛自己問自己,然後自己又給否定了,“絕對不是,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古人們做事都會找一定的目的去做,因為資源和技術有限,用火把火盆燈燭之類的照明最為簡單,而且最為節省,這裏麵卻一點也沒有。”

秦蓁完全讚同燕飛的觀點,俗話說得好,偉大的頭腦和思想總是能夠在危機的時刻不謀而合,“沒錯,你看看這些圖上麵,尤其是在進入宮殿之後,在這個丹爐和祭台附近都是一些武士,這些人手中也沒有火把之類的,所以我懷疑很可能和這些東西有關。”

燕飛嗯了聲,“所以,我們進去,先不要貿然點火照明了,以防萬一。”

“我同意,反正咱們帶了足夠的冷焰火,狼眼手電的備用電池也有好幾塊,估計這些照明基本上就能達到我們的要求,實在不行我們還有照明彈。”秦蓁拍了拍背包中帶的東西,應該能對付這些事情。

胖子原地蹦起來,回答的也很幹脆,“沒錯,這人再厲害,也就是秀一個地下停車場那麼大東西,他還能像當初‘深挖洞,廣積糧’那會兒,把一座大山全部給挖空了做一個巨大的防空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