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9章 放血(3 / 3)

人體的主要散熱部位是皮膚,當環境溫度低於體溫時,大部分的體熱通過皮膚的輻射、傳導和對流散熱,一部分熱量通過皮膚汗液蒸發來散發,呼吸、排尿和排糞也可散失一小部分熱量。既然知道了體溫產生的方式,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體溫會升高或者是降低,那麼就會有相應辦法來讓一個人的體溫升高或者是降低。很簡單,人冷了就多穿衣服烤火爐,人熱了就會少穿衣服吹風扇,但是這些都是讓體表溫度上升和下降的方式,並且隻在很短的時間有效,一個健康的人最終還是很快回歸到正常的體溫上來了,從低溫狀態到正常體溫的時間不足以支撐秦蓁他們跑到出口處。

因此這些前輩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從根本上來解決人正常體溫在陶俑攻擊範圍之內的問題,他們就想到了放血,將身體內大量的血引出來,這樣體內的血液大大減少,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就會降低,器官什麼的就會運行的很緩慢,那麼人的新陳代謝就會降到最低點,當新陳代謝降到最低時,人身體的熱量就會產生的很少,體溫就會在一個很低的溫度。

關於放血能夠降低體溫的方法在書中早有記載,在民間有老人經常就會用放血的方法給打針吃藥總是不降溫的孩子治療,用來降低溫度。總是聽到老人們或者是中醫說,你這是虛火上升火氣太旺或者是內火太旺氣血不順之類的話語,因為這些原因引起的發燒現象,總是很難退卻,所以就會用針在身上紮一些小眼,用火罐將身體內的血液拔出一部分,小孩子經常紮破指尖放血,降低體溫。這些統稱為放血療法,隻在中醫內有,西醫從不提倡。

放血療法是針刺方法的一種,即《內經》中的刺絡法,是用“三棱針”根據不同的病情,刺破人體特定部位的淺表血管,放出適量的血液,通過活血理氣,達到治療的目的。放血療法在疾病治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古代醫家對放血療法非常重視,《素問·血氣形誌篇》說:“凡治病必先去其血。”《靈樞·熱病篇》中說:“心疝暴痛,取足太陰、厥陰盡刺去其血絡。”

但是這種降溫方法隻是將體溫由稍高降到正常,如果想要再往下降這種方法就失靈了,因為這種放血療法隻是將淺層體表或者是皮膚內一些淤積的血液給排出來,有的時候人們見到拔出來的血是黑色紫色就是淤積的表現。

但是逃出去的這位可不是將體表內的淤血放出來,畢竟他不是為了治病,他竟然將身體內的血液至少放出來了一半,從而達到身體的體溫降到最低的程度。要知道人體一旦失血超過三分之一就會有危險了,這種方法是兩敗俱傷不要命的手段,隻有身體強壯的人才行,這位死在這裏的前輩就是因為自己在外麵受了瘴氣影響身體虛弱,因此這個方法沒法用,所以才死在這裏的。

秦蓁解釋到這裏對幾人說,“這下知道我為什麼不願說出這上麵的逃生方法來了吧,這個山洞在現在也就是夏天最熱的時候,這裏麵溫度應該在25度左右,我們要出去,必須降體溫降到25度才行,起碼也要在35度以下。但是問題來了,降到35度以下,我們要放多少血才行,放少了和放多了都會是一個問題,多了就失血過多死在這裏不用下去了,少了體溫依然會在攻擊範圍之內還是出不去。當初那個出去的人就是這樣九死一生的逃了出去,誰知道究竟流出來多少血。”

胖子總算明白過來了,“你的意思是要我們割腕!”

這幾乎是一種自殺式的逃跑方式,如果掌握不當,恐怕還沒有出去就已經身死報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