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戰略上展開於機動位置,即展開於敵之側翼,鉗製敵軍進攻太原與繼續南下,援助晉綏軍使之不過於損失力量起見,一二○師應進入晉西北,依托管涔山,側擊沿南薄路南下之敵;一一五師應以自覺的被動姿勢,進入恒山地區,支援晉綏軍;一二九師依情況的變化,決定使用方向。
林彪及所部就是以這種“自覺的被動姿勢”而來的。可這位年輕的指揮員在戎馬生涯中主動慣了,對這種“被動的姿勢”顯然不習慣。他不露聲色的外表,包裹的是一股無名之火,況且見好仗就打已成了習慣。此時的林彪,眼睛雖小可正睜得大大地在尋覓著戰機,和日軍打它一仗,那才能夠顯示出八路軍存在的價值。
日軍正值有恃無恐的氛圍之中。
敵第五師團使用第一線的五個大隊,大膽地實施右翼迂回。9月21日下達了作戰命令,令第21旅團長三浦敏聯隊長,率廣靈方麵的兩個大隊,經渾源、西河村、小道溝、澗峪村,進攻平型關西側地區。
顯然,該敵行動的第一步,是擊敗靈丘至營鎮之間的晉閻軍,奪占平型關,繼則實施追擊,進行縱深迂回。
不能隻說日軍這一招是妄想。假若不遇到林彪的話,局勢完全可能按日軍的意圖發展。
此時,閻錫山已被逼到了絕境,隻得硬著頭皮頂下去,擬由楊愛源一並指揮第三十三、第三十四團、第十七軍等幾個團,在靈丘、沙河間地區與日軍決戰。
由於晉閻各軍士氣低沉,連陣敗北,自21日以來紛紛退向平型關。
對於國民黨部隊潰敗的狼狽狀,八路軍開進路上已領略到了國軍的“風采”。
從原平下車後,八路軍向北走,國民黨部隊卻向南走。路上,八路軍看見國民黨大批的潰兵歪戴帽子,用步槍挑著彈藥、包裹和老百姓的雞,碰到八路軍就問:
“你們往哪裏開呀?”
“上前線去打鬼子!”
“鬼子的飛機大炮厲害呀!”
“我們八路軍的步槍、手榴彈更厲害!”
“哈哈!你們他媽的吹牛皮。憑幾支吹火筒、大刀片能打鬼子?”
“你們不信,就看老子去打吧!”
……
那天晚上,他們在一個鎮子裏宿營,一夥國民黨退下來的部隊也住在那裏。夜裏,國民黨的一個連長起來解小便時問八路軍哨兵:
“你們八路軍上哪去?”
“哪有日本人上哪去?”
“去不得,日本人厲害呀!”
“怕死鬼才這樣說!”
那位連長被說得啞口無言了。然後我們的哨兵問他:
“鬼子有多少人?”
“數不清呀!”
“你們為什麼不和鬼子拚幾下呢?”
“沒有好的指揮嘛!”
“那麼,你帶一個連又打死了多少鬼子呢?”
“我還沒見到過日本人的樣子哩!”
一隊人馬向上開進,一隊人馬向下潰逃,國民黨部隊和八路軍交臂而過。
路上,不知撿了多少潰兵失掉的武器彈藥,他們嚇唬老百姓是能手,見了鬼子就孬得不成樣子了。這裏還有一個笑話:
國民黨高桂滋部的一師人馬駐紮在大同,日本人去了一架飛機,繞了一個圈,一顆炸彈也沒投,這個師就一窩蜂地潰散了,槍炮車馬丟得一幹二淨,聽說後來閻錫山隻好派汽車去拉武器。八路軍供給部還撿到這個師逃散的不少馬匹哩!
麵對日本侵略軍的進攻,國民黨軍隊兵無戰心,將無鬥誌,一直向南敗退。而八路軍卻迎著敵軍鬥誌昂場地向北挺進。
因為那條路上國民黨敗退的軍隊一幫接一幫,堵塞著道路。一一五師副師長聶榮臻還擔心他們散布的失敗主義情緒,會影響部隊的士氣。為了擺脫這些潰兵對部隊情緒的影響,因此,聶榮臻決定避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