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澀的來源往往是消極而不客觀的心理暗示,一些羞澀的人會認為好口才和人際交往能力是別人天生就具有的。其實,這種認識是很片麵的。天賦因素固然存在,但大多數人的交往能力還是通過後天的訓練培養出來的。試想一下,如果每天訓練自己同樣的話說一百遍,堅持說一個星期,一星期之後你會發現,以後每次說這句話時,你都能像說YES、NO一樣流利自如。那些平時不善於言語交流的人,經常背誦和朗誦能使得語言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為什麼主持人在舞台上總是能妙語連珠,是和他們在台下的練習分不開的。其實他們在台下也會緊張和焦慮。之所以在舞台上臨危不亂、隨機應變,都是事前刻苦訓練的結果。因此,我們要用正確的心態來看待羞怯,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羞答答”的套子裏的人。
羞怯是保護自己的人表現出來的一種回避,而人往往又在這種逃避心理的影響下更加束縛自己。要想破繭成蝶,就要打破束縛,勇敢麵對生活。
如果你是一個羞怯的人,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試著改變自己吧:
1.樹立信心。那些不自信的人,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把自己看得越來越重要,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越來越惹人注意,這樣會難以展露自己。樹立信心,告訴自己沒有什麼不可以,也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隻要大膽走出去,說出來,羞怯自然會把你拋棄。
2.樂觀的精神。隻有態度樂觀積極,才能凡事爭取主動,也隻有爭取主動,才會有足夠的自信和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是一個良性循環,樂觀積極帶來主動,主動帶來機會,機會促使你去交往,去麵對。樂觀的精神是個寶。
3.勇敢地與別人對視。不懼怕別人,麵對麵目視別人的時候,要專注且堅定。試想,你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總是避開別人的目光,或總盯著某個角落,就會顯得不自信,缺乏勇氣,沒有信心。記住一點,你我皆凡人,沒有誰會比誰更高一等,要站起來鼓足勇氣,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4.不讓雙手空閑。與別人交談時,可以在手裏握住一些東西,比如一份報紙,一個水杯。緊抓著這些物品,會填滿你心裏的空虛感,對於害羞的人來說,手裏有物品的時候,心裏也會有一種安全感,減少緊張的情緒。
5.擴大知識麵。導致羞怯的原因有時候不是因為你過於緊張,而是因為個人的知識麵太過狹窄,又或許是因為對新聞等周圍發生的事情關注度不夠,導致消息閉塞等緣故。如果因為知識麵不夠寬廣,那麼,經常讀些課外書籍、報紙雜誌;經常關注新聞及重大事件;經常傾聽別人之間的對話或者參加討論;開闊視野,豐富閱曆,這會有效地幫助你克服羞怯。
隻有樹立信心,才能從根源上消除羞澀的社交恐懼症。想象一下,一個充滿信心的你,一定會在社交這個社會大舞台上,盡顯非凡的魅力。
珍視朋友,善待朋友
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個人生活離不開群體,離不開朋友。因為相對而言,朋友比陌生人了解你的性格特質,能很快知道你的所想所需,能夠樂於為你提供幫助或者為你排憂解難。在你遇到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與你共同承擔風險,共渡難關。
但是朋友也有選擇性,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交往成為朋友的;與朋友相處也不是毫無顧忌的。樹有粗細,人有良莠,朋友也有好壞之分。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如果你想了解你的朋友,可以通過一個與他交往的人去了解他。”很顯然,一個飲食有節製的人不會和一個酒鬼長久地交往下去;一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會和一個荒淫放蕩的人做朋友。
人若無友,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如果是一些“狐朋狗友”,則不若無友。不好的朋友對你人生和觀念的影響比你想象的可怕後果更糟糕。西班牙有這樣一句諺語:和豺狼生活在一起,你也會學會嗥叫。可見,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重大。“擇其善者”與之為友。道不同,不相為謀,要用慧眼識友,不盲目交友。
印度著名傳教士亨利·馬丁的生活,就是受了一個在杜魯初級中學學習時的朋友的影響。
馬丁從小體質就十分虛弱,還帶有輕微的神經質。由於缺乏活力,他很少參加學校的活動。由於他性情有些急躁,比他大一點的孩子總是喜歡捉弄他,以此取樂。這時,隻有一個孩子和馬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不僅在生活上幫助馬丁,還幫他學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