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 不要一看見兒子受了苦,就去心疼他
有一次,我國一位青少年教育專家到華盛頓參加完一個國會的聽證會,出來在路邊等車,看見一個母親和一個3歲左右的小孩過馬路。那個小孩不小心摔了一跤,母親走了過去,對小孩說:“湯米,站起來!”小孩繼續在地上耍賴。母親的聲音越來越大,表情越來越嚴肅:“站起來!”小孩最後站起來了。母親把小孩帶到路邊就開始訓斥:“湯米,你看看你剛才,像個男子漢嗎?還說長大了要保護媽媽,你那個樣子能保護我嗎?做事情不能擔負自己的責任,還妨礙交通!”然後小孩含著眼淚,被媽媽帶走了。
赫胥黎說:“人在早年遭受幾次挫折實際上有極大的好處。”也有一句古語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在成長時期太順利了未必是好事,父母對男孩過分保護,往往會妨礙男孩身心的正常發展,使他們變得膽怯、依賴心重、神經質,不敢做任何嚐試,而且不易與人接近。為了讓男孩在以後的生活中少吃苦頭,在男孩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做的是要精心創造一個有益的教育環境,使男孩在成長過程中適當地吃些苦頭,培養他承受挫折的勇氣和能力。有了這樣的準備,男孩才可能在以後少吃苦。
眾多家長也明顯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憐子之心又讓他們非常矛盾。男孩遲早都要單飛,在成長的道路上吃一些苦,絕對不是壞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曆過苦難的男孩,方有希望成為大器之材。我國儒家的亞聖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要想讓男孩成就輝煌的人生,就放手讓生活的磨難去砥礪男孩堅強的品質和心性吧。
孟子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患和安逸都是一種生活方式,但一個可以培育信念,一個隻能播種平庸。身為教育男孩長大成人的父母,必須讓男孩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往往是與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如今的男孩生活過於安逸,普遍缺乏經受磨煉的機會,因此,他們很難學會忍受挫折和失敗帶來的負麵情感,這對他們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父母要讓孩子們知道,他們麵臨的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將是普遍現象,未經鍛煉的翅膀難以搏擊人生的風雨,難以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父母要認識到,要想讓男孩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對男孩進行挫折教育,讓他們自小接受艱難困苦的磨煉,教會他們敢於麵對挫折,不怕失敗,以培養他們堅忍不拔的意誌和毅力。在逆境中經過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男孩才能更具生存競爭力,這也是父母應為男孩盡到的義務和責任。
有位男孩考上了一所部隊院校,嚴格的軍事化管理讓男孩苦不堪言,他在給家長的信中屢屢透露出不能承受的意思。他的父母千裏迢迢地去探望,看到男孩的確很苦,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態,就連平日穿衣疊被吃喝等雜務也得用統一整齊來規範,更別說每日早晨風雨無阻的5千米越野長跑了。他們隻待了3天就被隊領導要求返鄉,他們看著男孩黑瘦的模樣,內心充滿矛盾—男孩平素一進家門就喊餓,可現在,肚子咕咕叫,還要飯前一支歌!怎麼辦,母親幾乎動了把男孩領回家的念頭,可父親卻一直堅持:“別人家的兒子能行,咱家兒子也行!”後來兩位家長終於釋然:他們的兒子現在成熟穩健,果斷獨立,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了。
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獅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獅子推到深穀,讓它從危險中掙紮求生,小獅子在一次又一地跌落山澗之後,拚命地、認真地、一步步地爬起來。這個氣魄太大了,雖然這種作風太嚴格,但是小獅子正是在這種嚴格的考驗之下,在以後的生命過程中才不會泄氣。因為當它從深穀爬起來時,就已經體會到‘不依靠別人,憑自己的力量前進’的可貴。獅子的雄壯,便是這樣養成的。”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不要一看見兒子受了苦,就去心疼他
人在年輕時多經曆些挫折實際上有極大的好處。也有一句古語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在成長時期太順利了未必是好事,要使男孩在成長過程中適當地吃些苦頭,培養他承受挫折的勇氣和能力。有了這樣的準備,男孩才可能在以後少吃苦。
不要一看見兒子受了苦,就去心疼他
父母對男孩過分保護,往往會妨礙男孩身心的正常發展。所以應該讓男孩在成長過程中適當地吃些苦頭,培養他承受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043 不當的恐嚇會讓男孩變得膽小怕事
我們在教育男孩時有一種壞習慣,為了使男孩做好事就往他們的頭腦裏灌輸各種懲罰、地獄之火等故事。比如,男孩鬧,家長就嚇唬:狼來了,老虎來了,或鬼來了,膽小的男孩立即就會被鎮住。
這種方法是非常錯誤的:用可怕的故事來嚇唬男孩,會使男孩精神錯亂。因為恐懼是人的天性,即使不嚇唬,男孩也怕黑暗,因此不應當用可怕的故事來嚇唬男孩,而應當讓他們知道世上沒有什麼可怕的東西。男孩信任父母,父母說的話他們都信以為真。所以,隻要父母注意引導,男孩就不會怕黑暗了。父母一定要記住:用惡魔和幽靈等嚇唬男孩是非常有害的。就是這種錯誤的教育方法,使得世上有許多人終生怯懦、膽小怕事。
對於懦弱者來說,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正如采珠人如果被鱷魚嚇住,怎能得到名貴的珍珠?事實上,總是擔驚受怕的人,他不會是一個自由的人,他總是被各種各樣的恐懼、憂慮包圍著,看不到前麵的路,更看不到前方的風景。正如法國著名文學家蒙田所說:“誰害怕受苦,誰就已經因為害怕而在受苦了。”懦弱是人性中勇敢品質的“腐蝕劑”,時時威脅著男孩的心靈。有一對中國父子,在澳洲的一所小學就曾經曆這樣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位中國父親的描述,興許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兒子放學回家,拿出一張畫給我看。他說:“爸爸,你看,這個人像不像我?”天哪,嚇我一跳,這哪是人,分明是鬼,說得徹底一點,這是一堆白骨。“你為什麼畫這個?”“老師讓畫的。”我不信,我相信中國所有做父母的都不會相信。男孩的堅持誘發我要去學校弄個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我趕到了學校。踏進我兒子上課的教室,這是什麼呀!牆上四壁掛滿了白骨圖,數了一下有19幅,班上共有18個學生,加上老師19個人。“爸爸,你看這張是我。”兒子指著牆角的幾乎與他個頭差不多的一張畫對我說。畫上還注著兒子的英文名—Allenye。這19張畫仔細看像是醫學院教學用的屍體解剖圖。為什麼要男孩欣賞這些呢?老師進來了,已有白發的老師告訴我說,這是他上“勇敢課”的教具。他解釋說,澳洲的小學很重視基本行為訓練,這種訓練建立在主動出擊上,像攻勢足球一般,不僅僅滿足於灌輸或讓男孩背誦“要不要”,而是讓他們從小去體會、去實踐。聽了老師的話,我歎了一口氣,說:“那你知不知道這樣會讓他們產生恐懼心理。如果他們一旦形成怯懦、膽小的性格,那麼可能一生都不會取得任何成就。”那位教師一聽,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