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智慧,是成就男子漢的基礎(1 / 3)

052 父母應積極引導、參與男孩的遊戲

現代的父母對玩具總有一種誤解,認為益智玩具能幫助男孩開發智力,因此不惜重金購買。這反映出父母盼男孩成才的迫切心情。

實際上,雖然舍得為男孩花錢買玩具的父母很多,但肯下工夫用心觀察男孩、用心構思啟發男孩的父母卻很少。跟父母一起玩遊戲,這是男孩非常渴望的事情。為人父母,應該有這份“閑情逸致”。如果父母不明白這一點,要麼拒絕男孩的請求,要麼隨意中斷其正在進行的遊戲,那麼對男孩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老威特認為,不參與遊戲,而僅僅花錢購買玩具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這樣不僅影響了父母與男孩應有的情感交融,而且也打擊了男孩參與遊戲的積極性。

家長應積極引導男孩,並和男孩一起玩,通過反複練習來鍛煉男孩的各種能力,因為這有利於讓男孩體驗和認知他人生活。父母應該經常提醒並鼓勵男孩觀察日常生活,了解各種人物的活動,特別要讓男孩觀察父母本身的生活。而不是認為遊戲僅僅是遊戲,那樣隻會讓男孩的各種寶貴的素質在時光中消磨。

遊戲似乎與“教育”這個詞沒有多大聯係。一說教育,往往認為是讓男孩做些自己不太喜歡的事。真正教育的核心內容不是讓男孩做不喜歡的事,而是以“喜歡的遊戲”來培養男孩的能力。這種教育方法絕不是“光玩不培養能力”。

如果從嬰兒期就開始對男孩進行教育,那麼男孩就會顯得比同齡的男孩更聰明、更機靈,反應更快,各方麵的能力也更強。這充分說明他在智力上已經準備好了,所以從他兩歲時就開始教他認字,但這絕不應該是強迫性的。

不管教什麼,首先必須努力喚起男孩的興趣。隻有當男孩有了興趣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喚起男孩興趣的最好辦法是用遊戲的方式進行引導。

你可以把知識轉換到男孩的遊戲當中去對他進行教育,並將重點放到認識事物和學習、鞏固知識上。然後經常問男孩一些“什麼動物愛吃什麼食物”“哪裏不正確”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男孩通過智力遊戲就會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並且會對這方麵的知識掌握得更好。

還可以通過遊戲來教授男孩正確的發音,讓他準確地說出比較常見的同、反義詞,以讓男孩盡快地豐富詞彙。比如對男孩說:“你能告訴爸爸這個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嗎?”“這種小動物們一般是怎麼叫的呢?”或者是讓他說出相同顏色的東西等,就是屬於這種語言鍛煉的遊戲。

老威特幾乎沒有給卡爾買什麼玩具,他認為男孩從玩具中學不到什麼知識。當然,老威特也意識到,不給卡爾買玩具,但也不能讓他失去一般男孩都能享有的童趣。為了讓卡爾在玩耍中增長知識,老威特在他家的院子裏修了一個大遊戲場,在上麵鋪上了厚厚的沙子,周圍還栽了各種花草和樹木。由於沙子鋪得很厚,下了雨馬上就幹,坐在上麵也不髒衣服。卡爾可以在這裏觀花捉蟲,培養出對大自然的感情。

應卡爾的要求,老威特還專門為他配了一套炊事玩具,盡管他還是個孩子,但凡是大人要做的事他都想做,尤其對廚房的活兒,總是想插手。現在有些父母覺得男孩的這種癖好太瑣碎,有些父母甚至對此十分厭煩,這實際上是在埋沒男孩的天性。而卡爾的父母則與這些父母看法不一樣,他們認為,對於男孩的這種喜好,如果能正確引導,就能使男孩的知識極大地豐富。老威特正是從此處著眼,給卡爾買了一套炊事玩具。

總之,在培養兒童智力的遊戲當中,家長應當綜合男孩的實際水平和年齡特征來有效地選擇編製遊戲。智力遊戲的內容不能太難也不能太過於容易,不然就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男孩三四歲時,主要用形象、實物和動作互相聯係的方法來對他進行教育。等男孩稍微長大一些的時候,也就是男孩五六歲的時候,就將遊戲的內容加深一些,難度增大一點。不過這種遊戲的難易程度都是男孩能夠通過努力來完成的,不要用怪異的問題去刁難男孩。

053 糾正男孩寫作業不專心的毛病

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這樣抱怨男孩寫作業時心不在焉的情形:

“我那兒子平時性子挺急的,可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就拖遝得不行。他坐在那兒一動不動的,好半天才寫一個字。明明半小時或一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他經常要熬到深夜。他自己受累不說,我和他爸還得陪著他受罪……”

“我家兒子一寫作業就犯糊塗,要是讓他抄寫50遍生字,再怎麼糾正他都會出40遍錯誤。哪有這麼粗心的孩子?唉……”

“要說起來,我兒子學校留的家庭作業真不多,可他幾乎沒有一個晚上不寫三四個小時。他不是不會做,反正就是快不起來,好像一點兒也不著急。你要是不在他身邊盯著,他肯定寫到天亮都完不成……”

“他寫幾個字就開始摳橡皮,咬筆頭,抓耳撓腮的,看著讓人生氣!”

“老師經常說他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總開小差……”

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這類男孩多半注意力差,在寫作業期間不能集中精力去思考問題,經常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表現得很不專注。寫作業時又不善於動腦筋,表現出一種惰性。

牛牛每天在家裏做作業都有很多麻煩事相伴。當他拿出作業本,在寫字台前坐穩,剛寫上幾個字時,就感到鉛筆尖太粗了,於是去找小刀削鉛筆。寫了一會兒,又喊餓了,去廚房找吃的東西。過了一會兒,又去打開電視機,看一看有沒有動畫片。做一道算術題,還沒有認真思考,就問媽媽,而常常是媽媽還沒回答完,他的眼睛又跑到電視上去了。

最後雖然在媽媽的再三催促和幫助下完成了作業,但卻拖得很晚,而且字跡潦草,錯誤百出。

一名高考狀元說:“一分鍾就要有一分鍾的效率。”這話說得多好啊!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花出一分鍾的時間就要收到一分鍾的效果。題海戰術、疲勞戰術花的時間不少,但效率很低。高考狀元們因為有“狀元”的學習效率,他們學得比較活,比較靈,他們不是死讀書,讀死書,不搞疲勞戰術。他們說:“我們不打時間戰,而是打效率戰。”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強調效率,強調在相同的時間內爭取更好的學習效果。

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我們可以買來一隻漂亮的小鬧鍾,一邊教兒子認鍾,一邊告訴他“時光一去不複返”的道理。對兒子的要求也從易到難。起初,隻要求兒子憑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道題,做完之後再認真檢查一遍,並記錄完成的時間。慢慢地,對兒子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保證答題的準確率,還得保證一定的速度。

兩個月之後,你一定會欣喜地發現,兒子不僅習慣了這種學習方式,甚至還把不斷縮短答題時間視為一種樂趣和對自己的挑戰。

那麼具體說來我們怎麼幫男孩學會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呢?

1.家長不要陪男孩讀書

大多數教育專家都不讚成家長陪男孩讀書,因為家長總會情不自禁地敦促男孩不要這樣做,而要那樣做。這些時斷時續的語言刺激,更易於分散男孩的注意力。同時,也會讓男孩對家長產生強烈的依賴性。

2.給男孩一個明確的完成作業的期限

比如可以這樣對男孩說:你可以不用心,但你必須在8點鍾之前完成作業,否則,周末就不能做什麼等。培養男孩的時間緊迫感,慢慢地讓他形成學習規律。有了明確的任務,男孩學習時就有了動力,才能保持緊張狀態。但是不能要求男孩長時間做同一件事。

3.給男孩適當的獎勵

比如,當男孩按時完成了作業,家長不但要從言語上加以表揚,還可以輔助一些別的獎勵。同時,還可以為男孩設定一個假想的競爭對手,提醒他“誰每天晚上隻需花一個小時就能完成作業,還有時間看動畫片”。

糾正男孩寫作業不專心的毛病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1.大多數教育專家都不讚成家長陪男孩讀書,因為家長總會情不自禁地敦促男孩不要這樣做,而要那樣做。這些時斷時續的語言刺激,更易於分散男孩的注意力。同時,也會讓男孩對家長產生強烈的依賴性。

2.給男孩一個明確的完成作業的期限。比如告訴他必須在八點鍾之前完成作業,否則周末就不能做什麼等,慢慢地讓他形成學習規律。

更好地讓孩子完成作業

給孩子一個明確的完成作業的期限,慢慢讓他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054 一個時間段隻培養他的一種習慣

如果我們對“習慣”下一個定義,那麼所謂的“習慣”,就是人和動物對於某種刺激的“固定性反應”,這是相同的場合和反應之關係反複出現的結果。所以,如果一個人反複練習飯前洗手的話,那麼這個行為就會融合到他更為廣泛的行為中去,成為“愛清潔”的習慣。

習慣是某種刺激反複出現,個體對之作出固定性反應,久而久之,形成了類似於條件反射的某種規律性活動。它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麵,即能夠直接觀察及測量的外顯活動和間接推知的內在心路曆程—意識及潛意識曆程。而且,心理上的習慣,即思維定式一旦形成,則更具持久性和穩定性,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就成了性格特征。

孔子在《論語》中提到:“性相近,習相遠也。”“少小若無性,習慣成自然。”意思是說,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但由於習慣不同便相去甚遠。小時候培養的品格就好像是天生就有的,長期養成的習慣就好像完全出於自然。

成功是從良好的習慣開始的,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的習慣可以比較輕鬆、毫不費力地做到。

看看我們自己,看看我們周圍,看看芸芸眾生,好習慣造就了多少輝煌成果,而壞習慣又毀掉多少美好的人生!想想看,習慣一旦形成,它就極具穩定性。心理上的習慣左右著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我們的待人接物方式;生理上的習慣左右著我們的行為方式,決定我們的生活起居。日常的生活本身就是習慣的反複應用,而一旦遇上突發事件,根深蒂固的習慣更是一馬當先地衝到最前麵,所以,習慣雖小,卻影響深遠。你可以遍數名載史冊的成功人士,哪一個沒有幾個可圈可點的習慣在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軌跡呢?

美國學者特爾曼從1928年起對1500名兒童進行了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這些“天才”兒童平均年齡為7歲,平均智商為130.成年之後,又對其中最有成就的20%和沒有什麼成就的20%進行分析比較。結果發現,他們成年後之所以產生明顯差異,其主要原因就是前者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強烈的進取精神和頑強的毅力,而後者則甚為缺乏。

雖然我們要注意培養男孩的好習慣,但俗話說,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古往今來,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將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專心致誌,集中突破,這是他們做事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師博恩·崔西有一個著名的論斷:“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時涉獵多個領域的人要好得多。”富蘭克林將自己一生的成就歸功於“在一定時期內不遺餘力地做一件事”這一信條的實踐。

史蒂芬·柯維在為一些經理人做職業培訓時,有一次,一位公司的經理去拜訪他,看到柯維幹淨整潔的辦公桌感到很驚訝,他問史蒂芬·柯維:“柯維先生,你沒處理的信件放在哪兒呢?”

史蒂芬·柯維說:“我沒處理的信件都處理完了。”

“那你今天沒幹的事情又推給誰了呢?”這位經理緊追著問。

“我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了。”史蒂芬·柯維微笑著回答。看到這位經理困惑的表情,史蒂芬·柯維解釋說:“原因很簡單,我知道我所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隻能處理一件事情,於是我就按照所要處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個順序表,然後就一件一件地處理。結果,很快就處理完了。”說到這兒,史蒂芬·柯維雙手一攤,聳了聳肩膀。

“噢,我明白了,謝謝你,柯維先生。”

幾周以後,這位公司的經理請史蒂芬·柯維參觀其寬敞的辦公室,對史蒂芬說:“柯維先生,感謝你教給了我處理事務的方法。過去,在我這寬大的辦公室裏,我要處理的文件、信件等,堆得和小山一樣,一張桌子不夠,就用三張桌子。自從用了你說的法子以後,情況好多了,瞧,再也沒有沒處理完的事情了。”

這位公司的經理,就這樣找到了處理的辦法。幾年以後,他成為美國社會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對男孩習慣的培養上。作為家長,我們在同一個時期,隻培養男孩的一種習慣,你會發現男孩的好習慣更容易形成。若想要一下子讓男孩培養多種習慣,他反而會一事無成。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一個時間段隻培養他的一種習慣

雖然我們要注意培養男孩的好習慣,但俗話說,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古往今來,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將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專心致誌,集中突破,這是他們做事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師博恩·崔西有一個著名的論斷:“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時涉獵多個領域的人要好得多。”

055 不要阻止男孩玩耍的興趣

“其實我也知道玩耍是男孩的天性,我不應該過多地阻止他。但要是真的看到男孩在玩兒,心裏老不踏實。別的男孩在學習,他卻把時間浪費在這種無謂的事情上,將來在社會上怎麼生存啊?”這是不是作為家長的你常常有的想法?

自古以來,“玩耍”就存在著逃避現實、消愁解悶、過分地為無謂的事消耗精力等不受歡迎的一麵。在家長的心中,“玩耍”變成了“工作”或是“才能”的反義詞。很多家長認為,現在的社會競爭非常激烈,男孩必須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被社會認可。學習是最重要的,玩耍是以後的事,隻有男孩長大成才了,才能放開手腳去玩。

其實正好相反,玩耍是男孩探索世界、學習成長的最佳通道。男孩借由玩耍,接觸對他而言陌生且充滿各種可能的人、事、物。盡管現在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玩耍的重要性,但卻仍然很難擺脫這種觀念。

在這一點上,丘吉爾的父親恰好相反,他不僅不會打斷男孩玩耍的興趣,反而會在男孩的遊戲中發現男孩的興趣所在。

丘吉爾自小就沉迷於戰鬥遊戲,經常同弟弟約翰對陣,一方扮演美國炮兵,一方扮演黑人步兵,玩出種種花樣。一天,丘吉爾和弟弟又在玩戰鬥遊戲,父親悄悄地走進房間,默默地在一旁觀戰達20分鍾之久,隨後父親麵帶微笑地問道:“溫斯頓,你願意當軍人嗎?”“願意,我要當司令官。”丘吉爾隨口答道。後來,丘吉爾參了軍,並成為一名英勇機智的士兵。他能在戰場上取得那麼多的成績,是因為他酷愛軍人這一職業,也是他作出正確選擇的結果。

一團泥巴,大人往往嫌髒,而男孩卻愛不釋手。很多父母看見男孩玩泥巴,會當場阻止男孩並加以訓斥。這些年輕的父母片麵地認為泥巴弄髒了衣服和手,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卻不知男孩並不是單純地玩泥巴,而是在認真完成一項工作。它可以讓男孩發揮自己的興趣,塑造出各種不同形狀的小玩具。

不能打擾男孩玩耍的興趣,是因為玩耍還有著其他活動不能代替的作用。

1.遊戲有助於男孩肌肉的協調和控製。幼兒一般缺乏正確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這也是男孩不能遵守紀律的原因。

2.遊戲有助於培養意誌力。男孩全神貫注於遊戲是培養意誌的一個途徑。在遊戲過程中,對意誌的激發和抑製能力就可得到發展。

3.遊戲有助於培養獨立性。如果男孩沉浸於遊戲,他們就會學會“依靠自己”,從遊戲中獲得樂趣,滿足自己的欲望。男孩還能在遊戲中學會尊重他人的遊戲權利及懂得“善”和“良好的規範”。

因此當男孩聚精會神地玩耍時,你千萬不要認為那是毫無意義的,男孩玩耍的目的就是玩耍本身,他是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一個滿足其內在需要的目的上。男孩玩耍有以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