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如果不幸患上了肝炎,我們應該積極治療、適當休息和補充營養,這樣也有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恢複健康。同時,在對症用藥治療外,應配合食品來輔助治療,可以收到藥半功倍的效果。現簡介一些食療方法。
1.菌陳粥
材料:菌陳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菌陳洗淨,煎汁,去渣,入粳米後加水適量,待粥欲熟時,加入白糖適量,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清利濕熱,退黃疸。適用於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2.梔子粥
材料:梔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做法:將梔子仁碾成細末,同時煮粳米為稀粥,待粥將成時,調入梔子末稍煮即成。
功效:清熱瀉火。適用於黃疸性肝炎、膽囊炎以及目赤腫痛、急性結膜炎等。需要注意的是,此粥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瀉的人忌用。
3.茯苓粥
材料:茯苓粉30克,粳米100克,紅棗20枚。
做法:先將紅棗文火煮爛,連湯放入粳米粥內,加茯苓粉再煮沸即成。
功效:健脾補中,利水滲濕,安神養心。適用於慢性肝炎、脾胃虛弱、腹瀉、煩躁失眠等症。
4.虎杖甘草粥
材料:虎杖20克,甘草10克,大米10克。
做法:先將虎杖、甘草洗淨,浸入600毫升水中約1小時後,入砂鍋中放火上煎取水500毫升,去虎杖、甘草,加入淘洗幹淨的米,用慢火燉成粥,放冷食用。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補益脾胃的作用,適用於病毒性肝炎急性期伴有黃疸者。
5.鬆子蕎麥湯
材料:鬆子仁30克,葵花子仁15克,蕎麥30克。
做法:將鬆子、蕎麥、葵花籽共煮成湯,一日量,分2次服。
功效:鬆子有抗衰老的功用,每百克鬆子仁中含蛋白質16.7克,脂肪63.5克,碳水化合物9.8~13克。特別是鬆子所含脂肪為人體所需的亞油酸、亞麻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心血管病也有良好作用;蕎麥能降膽固醇和血脂;葵花子營養十分豐富,也能降低血液膽固醇的含量,是軟化動脈管壁、保肝降血壓的妙品。
6.荸薺湯
材料:荸薺250克。
做法:荸薺洗淨,削去皮,加水1000毫升,煮至500毫升,飲湯吃荸薺。
功效:荸薺中含有粗蛋白、粗脂肪、澱粉及鈣、磷、鐵、維生素C等,對肝炎患者的康複極為有利。
7.馬齒莧瘦肉湯
材料:瘦豬肉250克,馬齒莧300克。
做法:豬肉洗淨,切成2~3厘米見方的小塊;馬齒莧除去根、泥沙,洗淨。先將豬肉於湯鍋內加冷水煮沸,去浮沫,放入洗淨的馬齒莧,武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至肉爛,加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去馬齒莧,吃肉喝湯。
功效:豬肉滋肝補虛;馬齒莧清熱解毒。兩味燉煮,扶正祛邪,用治肝炎病效果較好。